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品類繁雜的刺繡中,涼山彝繡以其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特性獨樹一幟。作為很多彝族婦女從小就會的手藝,彝繡走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成為涼山非遺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民族符號。近年來,隨著彝繡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彝繡從一種手藝變成了一門
中華刺繡,一針一線織就傳世驚艷。刺繡距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傳統手藝之一。中國有四大名繡:蘇繡、蜀繡、湘繡和廣繡,不同地區具有獨特的風格與特色,憑借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篇報告在介紹四大名繡的同時也為大家挑選了在民族刺繡領域具有
輕抬柔夷慢拂指,一針一線繡世界。中國人講究世代傳承,就像川流不息的黃河在無聲的歲月中,孕育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原標題:慶陽刺繡:指尖開出非遺花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王甜 輕抬柔夷慢拂指,一針一線繡世界。中國人講究世代傳承,就像川流不息的黃河在無聲的歲月中,孕
9月15日,中國滿繡博物館在南山區留仙文化園揭幕。9月15日,中國滿繡博物館在南山區留仙文化園揭幕,以開放式的滿族刺繡博物館為運營主體,建立滿族刺繡研究所。館內展出以“渤海靺鞨繡”為主的眾多滿繡藏品及衍生品,展品種類豐富,其中不乏刺繡的服飾、鞋包、掛飾、以及封
“這個披肩不僅融入了民族元素,它的花型與脈絡走向偏流行一些,一針一線都是我親手繡縫制,您可以上身試試。”9月24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博覽交易會上,玉溪非遺刺繡“小龍茵”創始人錢曉麗正在為來到玉溪展柜的游客介紹刺繡作品。甚至,錢曉麗頭上的一頂繡花
五彩線、繡花針、白棉布、拓藍紙……在遵義市東風小學仡佬族刺繡社團課上,課桌上擺放著刺繡工具和所需材料,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繪畫紋樣、拓印紋樣于棉布上、上布于繡繃、穿針引線。 “我今天要用一些明亮的彩線繡一個笑臉。”學生楊煜彬從小就對少數民
秀工在圖樣上進行手工刺繡拉網。陳陽攝 中新網泰安1月31日電 (梁犇 徐峰)1月31日,春節假期剛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的一家工藝傘廠一片繁忙,寬敞明亮的廠房內,一把把大小不一、花樣繁多的傘十分精美。“這是花邊傘,這批貨是海外客戶年前預定的,近期就要發
連日來,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集中展示該省非遺傳承人手工制作的兔子。圖為甘肅“非遺人”馬艷萍創作的銅兔。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中新網蘭州1月31日電 (閆姣)彼得兔、流氓兔、監獄兔……誰說兔子都在國外?連日來,甘肅非遺傳承人相繼創造出銅兔、刺繡兔、葫蘆兔、
秀工在圖樣上進行手工刺繡拉網。 陳陽 攝 (新春走基層)泰安非遺“花邊傘”春節走俏海內外市場 中新網泰安1月31日電 (梁犇 徐峰)1月31日,春節假期剛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的一家工藝傘廠一片繁忙,寬敞明亮的廠房內,一把把大小不一、花樣繁多的
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太平村手工“皮具馬鞍”非遺傳承人丁學生家庭作坊,馬鞍俏銷疆內外。 陶拴科 攝 (新春走基層)新疆“皮具馬鞍”非遺傳承人忙碌的新春 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4日電 (陶拴科)新疆“皮具馬鞍”非遺傳承人丁學生的院子里格外熱鬧,打磨、鉚焊、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