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秋意漸濃,金秋九月微風送爽,也為我們綿陽師范學院的廣大學子送來了絢爛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次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對我們大學生而言,亦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文化凝聚而成的精神瑰寶。這自
薛水發老師正一招一式地教著小演員們 黃冰麗 攝 “這個木偶是丑角,要走得輕快活潑些……”5月8日下午的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社團活動課上,漳州布袋木偶戲長泰傳承人薛水發老師正一招一式地教著小演員們。 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于2015年9月成立圓夢少年宮木偶社團,并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狈俏镔|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體現著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繼往開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如何把非遺“盤活”,成為了所有非遺工作者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任務。 該從哪里入手呢?傳承文化,少年先行! 01 面塑 Its a Title 魏紅剛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魏氏面塑第四代傳承人,自小受爺爺影響愛上面塑之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青年報指導、中國青年網主辦,以“多彩非遺傳承經典”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征集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據悉,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活動征集,將精選出10大年度優秀實踐案例予以
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 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 近年來,隨著“非遺進校園”活動的持續推進,不僅提高了非遺的可見度,更在孩子們的心中播種對非遺認知和喜愛的種子?!胺沁z進校園”,正在加速破解因民間藝人老齡化、保護資金不足、政策不健全等因素
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 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更好地豐富留校藏族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1月19日上午,南開區圖書館邀請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巧妹紅妝繩藝”代表性傳承人呂敏走進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帶領春節期間留校的藏族學生共同體驗非遺結繩
近年來,非遺與旅游的結合增強了游客的文化體驗,同時也為非遺“活”起來開辟了新路徑。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項目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也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既有利于旅游的發展,也有利于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傳播。那么,“非遺+旅游”的模
引言 非遺文化是不依賴于物質形態而存在,具有脆弱性,保留 非遺的原真性是其保護的初衷。上期通過非遺+美食、研學、療養、愛情、競技等多項文旅形式,為大家帶來 非遺+文旅的N種可能。本期借助非遺文化,通過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和景區的重要配置—— 旅游演藝,創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智慧及創造力的結晶。當前,我國已有42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國家級代表性項目3610項。省、市、縣級非遺項目更是數不勝數。成千上萬的非遺項目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是現代人走進歷史、了解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