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如何發揮可持續使命?如何融合在地文化并提升手工社群的可持續運營?作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文化橋梁,手工藝的國際合作空間如何構建?當下,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研究、實踐非常迫切。 大膽有趣、生機盎然的國際設計合作 2022年,10個中國手工藝群體與10位國際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富美玉 李增浩 虎年將至,泰安玉祥銀飾傳承人張科清、張君偉父子開啟了忙碌的工作,兩人分別在集市上和家中為顧客制作著各種銀飾。新舊技藝結合,制作出的飾品別具一格,深受全國各地顧客的喜愛。 1月11日,在泰安六郎墳大集上,繡著“中國非遺
鞭牛士報道 4月23日,抖音電商開啟“抖音潮流東方季”活動, 在線上特設同名活動專區,攜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文化名人、抖音電商達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把優質國貨和傳統工藝品帶到更多消費者面前。 據悉,該活動持續至5月4日,為期12天。抖音電商將依托平臺上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網上熱播開始,更多年輕人逐漸被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所吸引。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工藝傳承和保護的愈加重視,凝聚匠人心血的工藝美術品備受關注,如何進一步推動新時代的傳統非遺手工藝美術活態傳承? 日前,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的“陸子岡杯”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即使不出北京,十一期間趁著秋高氣爽,騎著單車,在二環胡同里轉悠也是一件快事。不過,作為生活工作在北京的人們,你們真的了解北京的故事嗎?不如就在假期,參與一次本地深度游,在大師、學者或者人氣講解員的帶領下,好好領略北京的古建筑、文化和悠久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4月12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執委會辦公室向全市正式發起“大運名優特產賦能計劃——‘大運好禮’征集令”,在全域范圍征集可以代表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質的成都造“好物”,此前,紅星新聞已經在“大運頻道”介紹了踴躍參與活動的多款特
曾經8000門過門箋需要一家人忙活一整個冬天,而現在機器制作只要幾天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吃團圓飯、貼春聯、放鞭炮……除了這些全國統一的年俗外,各地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民俗。在山東日照莒縣,過年時會在門楣上粘貼“過門箋”,這種類似剪紙窗花的手工藝品,已經流傳了
文/章莉莉 責編/王艷玲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運營總監。 研究方向:非遺手工藝、視覺傳達、公共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手工藝蘊含著中國文化的視覺基因和審美意境。非遺來源于日常生活,更應當回歸于當代生活。如何幫助非遺手工藝
“無論是多么悠久古老的文化,一定要有當代年輕人熱愛,有市場需求的存在,才會有可持續的未來。“貴州省榕“無論是多么悠久古老的文化,一定要有當代年輕人熱愛,有市場需求的存在,才會有可持續的未來。“貴州省榕江縣月亮故鄉文創公司負責人劉洋這樣說。劉洋的團隊在淘寶平臺和
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創新與轉化,推動傳統工藝的傳播傳承、創新提高,“浙江傳統工藝推廣展”第三場系列活動——手工藝大師王文瑛機繡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采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呈現。 說到穿針引線,女工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