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橋在泰順人的心里更是骨子里的愛。 圖1 優秀案例發布會現場 6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及相關單位在廣州召開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優秀案例發布會,集中發布非遺與旅游融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實踐、傳統工藝振興三個
翔安文旅集市活動現場,洪曉瑜(右)展示春仔花制作技藝。(林木陽攝) 在翔安文旅集市上,來自洪厝村的洪曉瑜攤位前擠滿了人。彩色的絲線、月牙狀的金箔紙,在她的巧手中交錯纏繞,“開”出了一朵形態逼真的石榴花…… 閩南婦女有戴春仔花的習俗,但現今能制作春仔花的人越來越
雷鐘哲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整理 月13日,是我國的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幾年來,隨著遺產內涵與保護意識的普及,已有更多的人了解非遺、認識非遺、珍愛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正不斷深入人心。 在這一領域的保護工作中,最關鍵的是對傳承人的
葉琪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是的泥塑之鄉,該地制作的黃陂泥塑成為了一種非遺文化,該地的人們也深受其影響。黃陂泥塑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其間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及思想。黃陂泥塑從字面就可以了解到它的原材料為泥土,制作主體主要是農民。曾經地
12月21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州文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北京仁達匯文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協辦,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承辦的2019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州舉行。21日上午,在廣州塔二層慶典大廳,文化和旅
侗族刺繡 侗 繡 侗族刺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集紡織、印染、剪紙、刺繡于一體的傳統工藝。在唐宋時期,侗錦就以其花色精美而著稱,被人賞識。侗錦有著悠久的歷史,侗族婦女按照她們本民族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和心理氣理,精心地設計圖案,常見的圖案有太陽花
春節假期雖已結束,但是傳統習俗蘊含的年味兒還在延續。1月29日,由上海楊浦陽光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承辦的“匠心傳承”楊浦區殘疾人非遺傳承剪紙班,正式開班授課。 火紅的剪紙 在學員們手中靈活轉動, 年味兒也慢慢散開來, 來看看大家學得怎么樣~ 在黎平路7號4樓
簡介摘取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此致感謝。 第一批非遺國家名錄收取: 326 象牙雕刻 申報地區或單位: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為材料的雕刻工藝及其成品。北京和廣州的象牙雕刻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 北京牙雕即北京象牙雕刻,可
輕抬柔夷慢拂指,一針一線繡世界。中國人講究世代傳承,就像川流不息的黃河在無聲的歲月中,孕育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原標題:慶陽刺繡:指尖開出非遺花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王甜 輕抬柔夷慢拂指,一針一線繡世界。中國人講究世代傳承,就像川流不息的黃河在無聲的歲月中,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