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陜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三晉大地上,作為山西人,保護我們身邊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為了讓青少年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文化遺產為青少年津津樂道、口口相傳,更加深入人心,讓文化遺產成為青少年引以為豪的精神支柱,讓文化遺產成為增強附中學子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10月22日,由我校初二年級語文備課組舉辦的“我和身邊文化遺產的故事”演講比賽在我校多功能廳舉行,比賽邀請我校初一、初三年級組的語文老師擔任評委。
同學們以剪紙、面塑、戲劇、山西民間建筑、中秋文化等傳統文化遺產為主題,經過別出心裁的創意和設計,紛紛走上臺,深情講述我們身邊的文化遺產故事。
1712班 張耀詩
《莫失莫忘-我與皮影戲的故事》
1702班 姜奕飏、閻宇飛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
1713班 張曼念《童年記憶中的面塑》
1715班 李嘉怡《夢回喬家大院》
1707班 張宇璇 《剪一段山水 傳中華文脈》
1710班 王躍霖、楊景雯、水澤時
《我和晉文化有個約會》
1706班 王沁鈺 《一雙手剪出萬千世界》
1714班 荊雪凇《我和蒲劇的故事》
1703班 康曉南《小小面塑 三晉精神》
1704班 孫錦輝、百鶴翔、白天軼(PPT)
《中秋節的月餅盛宴》
1708班 杜坤儀《千里明月共嬋娟》
1709班 張景頤 《蓮花落》
1705班 黃新靖、呂柯銘、劉宇彤
《我們是文化傳承人》
1701班 賀靖雯《傳承中華文化之皮影戲》
1719班 王晨陽《虎嘯黃河 龍吟磧口》
1717班 張博宣《山西文化傳承之醋文化》
1718班 李碧瑄《千古奇跡 西廂圣地》
1717班 魏熙俊《古樂蕩漾龍城》
1720班 鄭斯羽《影響王家大院-規圓矩方》
1716班 雷振宇《我和面食的不解之緣》
1720班 程雋明《老西兒予醋》
1719班 許馨月《晉中歷史-平遙古城》
1716班 趙璟丹《傳承中華文化之皮影戲》
1718班 陳廣澤《獨秀北方》
演講比賽現場的文化氣氛濃郁,同學們用細致動人的詞藻和飽含深情的語調將古樸的山西民居、動聽的太原蓮花落、精彩的皮影戲等內容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評委老師們根據演講內容、語言表達、形象風度、綜合印象等方面,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選手們打分。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下一篇
沒有了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勉唐派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旦巴繞旦在看到這本系統的唐卡教學書冊后曾說:“這本書的面世,不光對學習欽孜派繪畫技藝的人來說有重要的意義,對所有流派唐卡的學習者都會起到很大幫助。
程景偉)由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等機構推出的“非遺少年說”非遺故事音頻特輯,6月1日正式在酷狗音樂聽書頻道上線,首期特輯收錄了9段南粵非遺的故事。“非遺少年說”音頻特輯邀請了8位口齒伶俐、多才多藝的非遺少年進行錄制,以講故事的方式推介各式
1、顧繡是江南地區刺繡藝術的代表它是民間刺繡與文人畫相結合的產物它起源于上海松江2006年,它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具有半畫半繡畫繡結合的特點在400多年的歷史中,從繁華到衰落,甚至到滅亡和重生在刺繡非遺講述;在刺繡非遺講述我國漫長
1、少年非遺說故事推薦“自從軒轅降伏了惡龍后非遺故事100字,縉云風調雨順,百姓五谷豐登,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軒轅也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英雄和至高無上的‘神’”縉云縣新區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中二班林家安小朋友為大家講述縉云非遺。2、中考作文非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