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文化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組織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為做好此次省級申報工作,4月17日上午,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組織舉辦了“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培訓班”,邀請非遺評審方面的專家為市、鎮非遺骨干授課,及早解決申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市非遺保護中心今年將認真抓好各項申報評審工作,努力提高鎮街非遺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接下來,還將根據各種申報問題,展開實地考察和分類指導。
傳承人申報看重代表性、傳承性和社會性
當天,圍繞傳承人申報的相關問題,廣東省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朱偉詳細講解了傳承人申報的重點、程序以及常見問題。
朱偉介紹,傳承人申報主要看重代表性、傳承性和社會性(效益)。代表性即熟練掌握其所傳承的非遺項目(從藝25年/20年以上),在該領域或區域內被公認具有代表性或影響力;傳承性即在傳承中具有核心作用,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其中“傳承譜系及其授徒傳藝情況”在申報材料中尤為重要;社會性即其他貢獻,包括展演、宣傳、調查研究、持有實物資料情況、所獲獎勵等。同時,朱偉指出了傳承人申報中的常見問題,如申報文件不齊全(應注意各文件間的邏輯關系、時間關系)、申報人不具備資質(還不是市級傳承人或從藝年限不夠)、申報材料不完善(包括項目名稱不規范、入選市級時間錯誤、傳承譜系不完善等)。
朱偉認為,傳承人是非遺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非遺活態傳承的關鍵。近年來,為加強傳承人保護、促進非遺活態傳承,國家采取了多項措施傳承人是非遺活態傳承的關鍵,包括先后認定代表性傳承人,彰顯了傳承人的社會地位;每年安排專門的傳習活動補貼,解決傳承人面臨的現實困難;實施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傳承隊伍日益壯大,傳承活力日益增強。
保證核心工藝不變又有所創新才能走得更遠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廣東省非遺項目評審專家胡卓炎則深入講解了傳統技藝類(飲食類)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要點及常見問題。
傳統美食技藝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代表菜肴烹制、小吃制作、酒水飲料制作等工藝。在東莞,亦有眾多傳統飲食非遺項目,如高埗矮仔腸、萬江新村腐竹、白沙油鴨、厚街瀨粉制作技藝以及冼沙魚丸、糖不甩、客家釀酒、寮步豆醬等。近年來,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逐步推進,傳統飲食類非遺項目的總體生存發展狀況良好。
守住“手工制作特色”是實施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底線。然而,時至今日,科技飛速發展,要在傳統飲食類非遺項目中完全推行手工制作又有困難。受市場標準化和規模化的要求,如今小吃和酒水飲料類的非遺項目大都已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受傳統工藝生產能力的限制,許多企業為滿足市場需求、保證經濟效益和員工收入,不得不進行技術創新。
在胡卓炎看來,企業探索兩條腿走路雖是無奈之舉,但在當下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它實現了技藝傳承與規模生產的雙贏。不能一味要求非遺完全保持原狀不變,也不能要求現在的上市公司再回歸家庭小作坊,因此對非遺企業來說,保證核心工藝不變又有所創新才能走得更遠。胡卓炎還強調,對飲食類非遺項目而言,其產品要達到食品衛生部門相關標準和要求。
此外,胡卓炎還談到傳統飲食類非遺項目申報存在的其他問題,如非常注重產品的功能價值,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完善食品的生產工藝和口味,對項目更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的關注略顯不足;項目材料對歷史淵源追溯只是一般的描述猜測,缺乏依據或佐證材料,傳承譜系不清。
">
下一篇
與一旁播放的皮影戲曲交相輝映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它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戲演藝、聲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傳統樣式和表演精華,又與海寧當地的民間小調、手工技藝和生活習俗相結合,具有地方特色。據介紹,雖然海寧皮影戲表演只有一天,但接下來硤石燈彩等海
“班春勸農”發源于遂昌,是我國傳統農業文明中的迎春文明表現形式。事實上,“班春勸農”得以煥發活力,離不開遂昌長期以來對傳統農耕文明的宏揚,以及對“班春勸農”人類非遺品牌的打造。
彭惠)8月2日至3日,“非遺保護與客家傳統村落振興”主題研討會在贛州召開。來自上海、廣東、福建、四川等地20余位全國知名的非遺領域專家與我市非遺工作者、傳承人代表等一道,共謀推動非遺保護與客家傳統村落振興融合發展新路徑。
何先龍是東庠“欹頭”媽祖文化的傳承人之一。那么,東風村的媽祖文化因何而起?幾年前,吳金泰在其編寫的《問答平潭》中就記錄過“欹頭”媽祖的傳說。隨著平潭不斷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東風村天后宮成為推動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站。臺胞林巧英多年來都有參
然而,在江西省博物館即將舉行的“夏布雅韻之‘指尖妙趣’”手工體驗活動中,參與者將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一古老技藝,感受夏布所傳遞的文化與歷史。夏布,作為江西地區傳統手工織物,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手工體驗,它也是一次對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