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保護成果惠及于民
“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綜述
10月14日至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在新疆美術館成功舉辦,19個對口援疆省市和新疆14個地(州、市)參加,5天內現場參觀人數超過2萬人次,線上直播瀏覽量達5000萬人次。
特點突出
部省區地聯動。文旅部成立了工作專班,全程指導、統籌協調,專題召開視頻會議,安排部署籌備布展工作,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錄制了開幕式視頻致辭,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專程出席;舉辦了援疆省市非遺工作座談會,非遺司司長王晨陽同志高度評價了辦展工作,指出非遺展是文旅部對口援疆的重要工作,與會同志深刻認識到了在新疆辦展的極端重要性,希望長期辦下去;援疆19省市積極參展,克服疫情影響,組織了本省市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與新疆各族群眾互動交流;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此次展會,對辦好非遺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具體要求,高位推動,分管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觀展;自治區文旅廳成立活動組委會,早動手早謀劃,及時解決問題,上下溝通、左右協調,具體實施非遺展各項辦展工作。通過文旅部、援疆省市、自治區黨委和政府、自治區文旅廳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確保了非遺展圓滿舉辦。
展覽準備充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旅廳扎實做好參展項目及人員對接、現場布展、后勤保障,推出了“六個一”,即:制作了一部非遺專題宣傳片《文化的瑰寶人民的非遺》,綜合反映了國家、援疆省市、新疆非遺保護傳承的豐碩成果;創作了一首主題歌《人民的非遺》;編輯印發了一本參展項目精編;設計了一個展覽LOGO標識;組織了一系列互動參觀活動;組織觀看了一臺專場演出劇目——大型民族歌舞劇《陽光照耀天山》,最大限度提升了此次非遺展的社會影響力。
文化元素濃厚。5000平米的非遺展主場館內,各省市展廳的設計風格、特色和內容充分體現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北京、山東、江蘇等省展區以特裝的形式吸引觀眾駐足觀看;室外廣場上篆刻著19個省市簡稱的“中國印”充分凸顯了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烏魯木齊又一“網紅打卡地”;各類非遺文化技藝展示、非遺傳承人現場展演、各族群眾與感興趣的項目和傳承人深入近距離交流,成為最搶眼的亮點。一時間,在烏魯木齊的街頭巷尾,聊非遺、看展覽成了百姓的熱門話題。
精品展示多彩。本次非遺展共匯集209項非遺代表性項目、1000多件作品、221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展,涵蓋了傳統技藝、醫藥、美術、舞蹈、音樂、戲曲等多個門類。設置了展演區、互動體驗區、直播區等幾大區域,每天安排各地的項目和傳承人進行專場展示。木卡姆、瑪納斯以及浙江溫州的提線木偶、江蘇蘇繡、山東濰坊古琴等非遺項目活態展演;剪紙、面人、繩結藝術、鋦瓷等項目的傳承人與觀眾開展交流互動;此外,在各地配套開展了“非遺在社區”“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校園”活動。
媒體熱度走高。采取“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宣傳模式,運用數字化手段,通過“新疆是個好地方融媒體采訪直播間”“非遺探館”“云賞非遺”圖文、視頻推廣、“游新疆非遺推薦U+直播間”、“沉浸式”互動體驗、專場演出、短視頻展播、開通手機彩鈴等方式,設置非遺微博話題,截至10月18日,全網話題傳播量達2.3億次,直播超50場,發布相關報道1000余條,制作、發布及征集非遺視頻1000部,廣播覆蓋人群達7420萬人次。
形式創新
“新模式”。這是文旅部第一次組織對口援疆非遺展,是援疆19省市第一次在新疆集中展示非遺項目,是新疆14地州市第一次參加全國范圍的非遺展,是非遺對口援疆工作的新抓手,搭建起了非遺成果展示、文化傳播、宣傳推廣、展示展演、互動體驗的新平臺,找到了“文化潤疆”的新途徑,是一次新探索。
“新合作”。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非遺傳承人集體亮相、切磋技藝,不同文化、不同領域的項目集中展示,傳承人在交流互鑒中提升。僅僅在刺繡項目方面,就匯聚了蘇繡、湘繡、粵繡,維吾爾族刺繡、哈薩克族刺繡、柯爾克孜族刺繡、回族刺繡、錫伯族刺繡等各具特色的刺繡,交相輝映、異彩紛呈。以非遺為“媒”,不僅架起了新疆與兄弟省市之間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和紐帶,也進一步增進了疆內外各族群眾間深層次的交流互動,增進了感情、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展會期間,非遺傳承人還與市場、與觀眾進行了充分接觸和交流,通過線上線下銷售、互動體驗等方式,檢驗自己的作品和產品,及時了解大眾的文化需求,進一步提升技藝,讓“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新體驗”。創新推動“云上非遺”與線下展會互聯互通,運用數字化手段展現更多非遺項目。觀眾不僅可以大飽眼福,也可以現場體驗制作,趣味性和互動性十足。精彩紛呈的非遺項目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感官體驗、視覺盛宴,多維度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魅力。開幕式當天的深圳醒獅舞表演,令廣大烏魯木齊市民第一次面對面感受到了醒獅舞的隆重和震撼;鼻煙壺內畫“新疆是個好地方”,讓觀眾對其精巧美觀的藝術神韻贊嘆之余,更體會到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時,各省市的參展代表也看到了一個穩定安全、繁榮發展的新疆,一致稱贊“新疆是個好地方”。
“新傳播”。充分發揮全媒體宣傳矩陣作用,線上、對外做好全方位、多視角、實時性宣傳報道,特別是專門設置了采訪間和直播間,除了同步直播展會現場,還開創了非遺產品推介、非遺線下店打卡、非遺文創新品發布、“聽非遺傳承人講非遺故事”等主題直播活動。借助主流媒體做好海外傳播,其中CGTN全平臺獲得全球閱讀量116萬次,獨立用戶訪問量達105萬次。通過“百千萬”的形式(“做一百個采訪”“傳播千部微視頻”“萬人現場觀展”),全媒體放大宣傳,進一步增強了非遺的可見度和群眾的參與度,有效擴大了展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新傳承”。推動非遺大眾化發展,通過廣泛傳播、互動體驗,讓非遺走入普通大眾衣食住行,實現非遺保護成果人人共享;推動非遺多元化發展,推出了一系列優秀展演項目,讓更多的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滿足觀眾的審美、購買需求,“非遺+旅游”進一步豐富了旅游文化內涵、成為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和創新實踐;推動非遺市場化發展,非遺展集中展銷各地精美的非遺產品,促進了非遺傳承人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就業增收。
舉辦非遺展,切實起到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文化潤疆”“旅游興疆”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非遺成為各族人民精神相依、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有力地推動了文化潤疆工程的深入實施,為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提供了可靠的抓手;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理想、信念、情感、文化認同;有力地推動了非遺保護傳承順應時代要求,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非遺展示、展演、展銷,各民族優秀文化相互欣賞、相互交融、競相綻放、傳承發展,有力地回擊了西方敵對勢力污蔑“新疆少數民族文化滅絕”的謬論。
下一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導下,將非遺展固定下來、打造成品牌活動,全面推動長期開展。依托品牌,建立19援疆省市幫扶新疆非遺傳承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大研究、引進項目,深入挖掘文化基因,特別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脈絡,增進民族團結,使之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指導新疆非遺傳承人與19援疆省市非遺傳承人加強交流學習互鑒,讓新疆各族人民從心底里認同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共同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非遺傳承人之間的合作,由19個援疆省市組織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來疆進行培訓,或組織新疆非遺傳承人到疆外學習;辦好“文化遺產日”“非遺購物節”、非遺集市等相關活動,推動非遺傳統技藝保護和發展,讓更多群眾參與到非遺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中來,通過拉動內需、擴大就業,讓非遺保護成果惠及于民,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新疆文旅廳)
上一篇
與一旁播放的皮影戲曲交相輝映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它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戲演藝、聲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傳統樣式和表演精華,又與海寧當地的民間小調、手工技藝和生活習俗相結合,具有地方特色。據介紹,雖然海寧皮影戲表演只有一天,但接下來硤石燈彩等海
中工網訊 這是一場非遺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傳承與創新的融合。日前,2024年度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非遺文化創意設計技能競賽在秦淮非遺館舉行。
匠心傳承,非遺技藝點亮消防夢從第一天的勞動技能實踐,到2天1夜的恐龍谷奇妙探險之旅,再到與非遺大師面對面學習傳統技藝……4天來,56名小小消防員用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優秀小學員”稱號,而這個暑期檔最受歡迎的消防夏令營,也收獲了小學員和家長們
此次非遺臉譜繪制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京劇臉譜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下一步,教育社區也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讓更多的轄區居民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