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楊雅)11月26日,由中國藝術官方門戶網站藝術中國和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共同打造的“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正式啟動,通過先進成熟的數字技術,系統紀錄、整理中國瀕危的傳統音樂,同時將這些音樂注入當代進程,并通過藝術中國的聲音中國頻道呈現,共同建造中國非遺音樂資源的國際互聯網傳播平臺,向全球傳播、推介中國的非遺音樂藝術。
由于社會生態的變遷,過去依靠口傳心授傳承的珍貴民族音樂正面臨著失傳,甚至消亡的危機。對此,摩登天空總經理沈黎暉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音樂的根源和起點是民族音樂。需要懷著尊重和敬畏的心境去發現、保護、傳承民族音樂遺產,這是此次共同發起建立中國非遺數字音樂庫的初心。
聲音中國藝術總監張曉舟則表示,“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將堅持藝術、學術、技術三者的統一,梳理、保護、研究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同時要建立全球視野和國際語境,創造跨民族、跨文化、跨樂種、跨門類的共情和共鳴,把非遺傳統音樂,注入當代歷史進程。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傳承非遺文化2023年11月,山西省蒲劇藝術院(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申報的古琴藝術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項目之一,我院(校)高級講師陳富國被定為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18歲——50歲熱愛傳統文化,勵志傳承藝術者。
步邊疆”成長杯中國·吉林邊境森林馬拉松系列賽和龍站在和龍人民體育運動中心鳴槍開跑,一場速度與激情的盛宴拉開帷幕。步邊疆”成長杯中國·吉林邊境森林馬拉松系列賽的第四站。步邊疆”成長杯中國·吉林邊境森林馬拉松系列賽和龍站不僅致力于打造有特色、高
如今,龍舟文化已成為當地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在我國嶺南地區,起龍儀式是系列龍舟禮俗的開端。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龍舟傳承隊伍,推出一系列龍舟潮玩產品,包括龍舟文創公仔、龍舟文創擺件、龍舟辦公產品、龍舟文化衫等,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鼓浪嶼:聽罷琴聲聽濤聲的“中國最美城區”在他的心目中,鼓浪嶼是他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或許,正是因為鼓浪嶼將自然景觀、人文、歷史等各方面的價值融為一體,才被譽為“中國最美城區”,還得到“聽罷琴聲聽濤聲”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