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聞網承辦,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協辦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1月14日火熱開啟!全省各地協同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系列直播、短視頻、圖文、海報、H5等多種形式立體化宣傳,集中展示全省各類優質非遺資源,陪各地群眾歡喜過大年!
1月14日至2月5日活動期間,將每日推出一張精美海報,展示各地非遺項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武強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是河北省武強縣民間傳統美術,武強木版年畫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傳統觀念和古老的民族習慣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民間鄉土藝術。其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夸張,節俗特色濃厚。武強木版年畫除大量民間題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時代變革,以表達人們對國事的關心,對人生的美好期望。
2006年5月20日,武強木版年畫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8年5月,武強木版年畫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武強木版年畫保護單位為武強年畫博物館。
武強木版年畫色調鮮明,對比強烈,除墨線外,一般有3到7種套色,色彩豐富,調子明快。造型夸張,簡練概括,人物塑造突破解剖比例,突出頭部和眼睛。動物塑造也是如此,“十斤獅子九斤頭”,渲染出動物勇猛偉岸又馴順可親的性格特征。武強木版年畫構圖飽滿,整個畫面幾無空閑,體現出一種豐滿富足的感覺。武強木版年畫常以世俗認同的吉祥物為代表,以諧音、喻義、象征等藝術手法裝飾作品,表現人民大眾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如“連(蓮花)年有余(魚)”“喜(喜鵲)上眉(梅花)梢”“平(花瓶)安(鞍)富貴”“封(蜜蜂)侯(猴子)掛印”等等。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
2、本平臺上市非遺藝術品的大宗線下交易適用本細則;5、轉讓申請:申請雙方提交《絕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品交易平臺大宗轉讓申請表》(見附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