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科普 |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參加申遺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喜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Traditional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associated social practices in China)涉及的非遺領域包括: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
傳統制茶技藝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4°~122°范圍內,主要集中于中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包括浙江、江蘇、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陜西、云南、貴州、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市);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享。
【參與申報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有關單位】
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參與本次申報。上述單位聯合成立“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保護工作組,由中國茶葉博物館牽頭,采取共同保護行動。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清單
【擴展:國家級涉茶非遺代表性項目情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五個方面,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并要求各締約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有責任和義務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并予以保護。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后,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610個子項。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其類型劃分須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既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類為標準,同時又要兼顧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特征。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茶葉制作技藝和茶俗2個主要類型,各主要類型下又可細分為10多個子類,共包括 53個遺產項目。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
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分別是: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涉茶遺產項目共計 53個,分布于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和民俗五大門類。其中,傳統技藝數量最多,共計39個,且主要以制茶技藝為主,包括綠茶 (制茶技藝) 、紅茶 (制茶技藝) 、黑茶(制茶技藝) 、烏龍茶(制茶技藝) 、白茶(制茶技藝) 、黃茶(制茶技藝)以及花茶制作技藝均在名錄之內,因此可以統稱為“制茶技藝”類型,其他14個項目包括傳統戲劇7個、民俗5個、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各1個,這些項目均與茶葉生產習俗和生活習俗相關,因此,可以統一納入“茶俗”類型 。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及名錄
點擊查看大圈
詳見:周智修、江用文、阮浩耕《茶藝師培訓教材Ⅲ》(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第九章內容。
來源:周智修、江用文、阮浩耕《茶藝師培訓教材Ⅲ》(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
部分圖片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中國茶葉學會新媒體平臺
01
“中國茶葉學會”APP
app下載方式:
1. APP Store、應用商城、瀏覽器搜索“中國茶葉學會APP”進行下載安裝;
2. 注冊用戶信息并登錄;
3. 點擊首頁“直播”找到相關會議點擊報名;
4. 點擊“我的”進入頁面后,點擊“我的直播”進入會議目錄,選擇要觀看的直播即可。
02
其它平臺
中國茶葉學會微信視頻號
中國茶葉學會微信抖音
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博
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信
更多茶葉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信!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歡迎大家投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