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發起的“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征集宣傳”活動入選線路名單正式發布。
既能旅游放松心情又能在旅途中輕松長知識,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寶藏路線吧!
? 1 ?
北京城市中軸線非遺主題旅游線路
本線路以北京中軸線上重要遺產點為坐標和線索,貫穿中軸線南北,以文物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帶領游客領略非遺故事和技藝,體驗北京的古都文化、老城文化和紅色文化,彰顯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打造北京中軸線深度旅游典范。
? 2 ?
千里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
這里的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六大草原之一,這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所在地,這里是中國馬都、馬文化最佳體驗地,這里是電影《狼圖騰》拍攝地、草原狼的棲息地,錫林郭勒千里草原風景大道,全長約1000公里,包括1條主線、6條支線。
? 3 ?
浙西南鄉非遺技藝體驗游
以龍泉青瓷、龍泉寶劍與青田石雕這三種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藝美術為杰出代表的浙西南傳統工藝美術在全國有突出影響,取得了輝煌成就,浙西南"非遺"工藝美術具有純、透、雅、韻、藝等技藝特色。
? 4 ?
徽文化非遺研學之旅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后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后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
? 5 ?
濤濤黃河非遺之旅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于種植。
? 6 ?
齊風魯韻非遺之旅
泰山以五岳獨尊名揚天下,歷代曾有12位皇帝在此封禪。豐富的帝王文化,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表達充分體現泰山巍峨雄偉險峻。更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稱!
? 7 ?
屈原昭君故里非遺之旅
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寶坪村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長江的一條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經村前,溪水三西半繞著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寶坪”。
? 8 ?
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
作為一座建城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稱,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中,產生了諸如粵劇、醒獅、廣東音樂、廣繡、廣彩等享譽海內外的文化表現形式,至今仍然活躍于人們的生活中,成為廣州文化名片。
? 9 ?
中越邊境非遺之旅
廣西中越邊境國防公路是國內最美的景觀公路之一。它東起東興市竹山鎮大清帝國1號界碑,西到那坡縣弄合村,全長780公里。行車時身邊的那條河的一半屬于越南,山上的那一邊升起的裊裊吹煙竟是越南的村莊,路經多個邊關口岸看熱鬧繁忙的邊貿,在311高地體味一下戰爭,觀德天瀑布,到通靈大峽谷看看亞熱帶植被景……
? 10 ?
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游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侗族地區的萬山叢嶺中夾雜著許多當地稱為“壩子”的盆地。
? 11 ?
交響絲路非遺之旅
跨越歷史八千余年的甘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岳根源、羲軒桑梓”,甘肅省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南北分布8個不同類型氣候區,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多彩,滔滔黃河非遺之旅。
? 12 ?
喀什民族非遺主題游
喀什地區古稱“疏勒”“任汝”“疏附”,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商埠;還是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筑風格及傳統經濟的特色和精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 讓我們走出去看看,祖國的豐疆闊土與文化傳承。」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