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主要以人為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經濟價值,它不僅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還是人類文明的“活態”延續。截止2019年6月,我國共有3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被列入《亟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項目被列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錄》。中國是世界上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保護非遺要順應新時代。然而創新過度,會改變傳統文化的面貌。那么應如何平衡“新”和“舊”之間的關系?
要有良好的組織和制度保障
要組建專門的傳承和保護的領導小組、工作小組等組織機構,并出臺多項規劃、制度、辦法加大對非遺的保護力度。同時還要加強多方合作,保障資金支持。 融合政府、企業、非遺傳承人、金融機構等多方力量,保障對非遺傳承和旅游利用的資金投入。國家要設立專項經費,扶持內容從培訓技藝、編輯出版相關的非遺檔案和資料、制定科學的保護規劃到興建博物館和傳習所等。
要理清可開發的邊界
國家出臺的針對“非遺”的獨特保護方式是生產性方式保護,為的是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所謂的“活態”,是指“非遺”技藝不僅僅存在于極少數傳承人的身上,而是能夠通過生產實踐,使技藝得以真正施展,并轉化成可流通的物質產品,產生價值。但不是所有的“非遺”項目都適合采取生產性方式保護。
國家鼓勵采取生產性方式保護的“非遺”項目僅限于原先是以生產實踐的方式存在的,有著商品經濟屬性的這一部分“非遺”項目。它們本身具有產業化歷史和需要,自古以來就是交換的商品,具有消費對象、消費行為。像這樣的“非遺”項目,是可以繼續保持其文化形態,往產業化方向發展的。
對于生產實踐屬性不強的那些“非遺”項目,更需要慎重對待它的產業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價,更多是從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傳承價值來評價,產業化容易對價值取向走偏,使它失去作為遺產的價值。讓非遺盡可能產生經濟效應沒有錯,但一定要慎重產業化。
要發展產業集群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需要與科技、設計、文化、金融等優勢資源互補、融合,形成非遺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因此要積極引導合理保護和開發區域非遺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旅游+”戰略,帶動非遺工藝和旅游景區形成相互配合、共同發展,集觀光、體驗、學習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同時要綜合運用資本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文化產業母基金、政府的相關文化產業扶持基金、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以及股權投資、小貸、混合質押貸款、融資租賃等多種手段,綜合促進當地的非遺文化產業集群發展,促進當地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的成長。
要重視非遺項目存續力
始終對保證和提升非遺項目存續力、保證旅游使非遺傳承人及相關社區受益以及促進非遺傳承及如何維持非遺生命力等有著明確意識,并能在不同的環節予以貫徹。這不僅保證了相關非遺項目在一個合理、恰當的保護框架下的有序傳承和健康發展,而且為當地相關旅游業取得豐碩成果并能獲得可持續發展構筑了堅實根基。
要讓非遺回歸生活
非遺的傳統技藝項目大多數曾經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保護非遺,還是要讓它回到生活。我們要適量地去發展非遺的衍生品。可以通過提高非遺產品的核心技藝,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再創作、再設計,讓它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傳承人能夠保護和發展他們的技藝,民眾也能在生活中體驗到非遺的魅力。
要多種途徑宣傳與推廣
充分結合非遺項目(經過演化的)與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內容,通過集中展示非遺項目的主要內容、增設和豐富活動項目、結合教育實踐等多種手段,不僅可以對相關非遺項目起到積極的推廣和宣傳作用,也為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產生卓著的效果。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