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適應周圍環境、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秉持天人合一、崇德向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想理念,共同創造了體系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大門類。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記憶,是我們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動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之時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更多話語權的需要。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成為我們必須面臨的課題。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必先樹立整體性的保護思路,不囿于單項單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綜合考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與之構成傳承鏈條的文化、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的一個系統整體,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以“人”為基礎,植根于民眾日常生產生活實踐的特質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顯著區別于歷史文物、古跡遺址、文獻記錄等其他各類文化遺產。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都要始終秉持在生產生活和日常應用中傳承發展的理念,因時而變、因地制宜,對那些仍具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時代內涵,激活其生命力。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離不開多種形式的傳播。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平臺、公益講座、非遺展演、非遺進校園等方式,介紹非遺項目淵源、特點、價值、代表性傳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明白其存在的意義,從而在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人們學法懂法,從而自覺地,自發地去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更要抓住培養傳承人群體這個關鍵,抓住提高保護水平增強傳承活力這個重點,不斷厚植傳承土壤,形成良好氛圍,增強傳承后勁。要不斷提高傳承人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傳承人提供必要傳承保障和傳習條件,支持傳承人提高傳承實踐能力,支持傳承人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