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文商(酒)旅融合,支持特色餐飲、旅游商品、演藝娛樂等加快發展,積極發展康養旅游、非遺旅游、自駕露營等新業態。
“貴州非遺文化豐富多彩,報告內容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非遺文化的高度重視,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貴州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將再上一個臺階。”1月15日,作為一名蠟染技藝非遺傳承人,省人大代表、貴州藍錦染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義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數民族文化豐富。近年來,貴州深入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貴州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傳統工藝保護能力提升,傳承實踐日趨活躍。截至目前,全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85項,省級非遺代表項目628項,省級以上非遺的傳承人有628名。
省人大代表、貴州藍錦染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義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非遺+”產業興起,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在縣城和鄉村開設了非遺工坊和非遺展示館,帶動鄉村手藝人就近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張義蘋透露,以丹寨縣為例,全縣開設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共17個,帶動鄉村蠟染、苗繡、銀飾、竹編、古法造紙手藝人共3000余人實現就業增收。
張義蘋從小學習蠟染技藝,對非遺有著深厚的感情。成立貴州藍錦染藝有限責任公司后,她以公司+基地+個體手工坊+合作社的組織方式,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的蠟染技藝中。2022年11月,張義蘋被評選為貴州省第四屆“貴州工匠”。
“目前,我們公司共有40多名固定的畫娘,累計帶動100多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經過多年積累,公司訂單遍及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張義蘋說。
“貴州有兩個寶貝,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盡管非遺產業發展迅速,但受疫情影響,貴州的旅游行受到沖擊,產品訂單和游客人數大幅減少,部分非遺工坊也隨之面臨困境,非遺傳承和產業帶動一定程度上陷入低潮。”張義蘋說。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非遺傳承人老齡化問題突出。張義蘋表示,非遺持續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傳,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出臺更多激勵政策,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隊伍中來,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元素創新融合,更好地傳承發展民族文化。
此外,加強非遺技能人才培訓,加大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拓展力度,創新產品設計,讓非遺產品走出貴州大山,助推村民增收致富,帶動更多群眾就業。
“貴州旅游資源豐富,非遺+旅游不僅在推動文旅融合、滿足多樣化旅游需求方面成效顯著,而且也是拓寬非遺傳承的重要途徑,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相關政府部門可認定一批省級助力鄉村振興非遺傳承人和鄉村文旅非遺展示館,并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支持,扎實做好非遺的系統性保護。”張義蘋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曉飛
編輯 劉娟
二審 楊韜
三審 劉丹
舉報/反饋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工網訊 這是一場非遺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傳承與創新的融合。日前,2024年度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非遺文化創意設計技能競賽在秦淮非遺館舉行。
匠心傳承,非遺技藝點亮消防夢從第一天的勞動技能實踐,到2天1夜的恐龍谷奇妙探險之旅,再到與非遺大師面對面學習傳統技藝……4天來,56名小小消防員用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優秀小學員”稱號,而這個暑期檔最受歡迎的消防夏令營,也收獲了小學員和家長們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