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微 劉弘
推動形成人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讓傳統節日成為凝聚文化共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讓廣大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的節日。1月18日,由棗莊市文旅局、棗莊市文旅事業發展中心主辦,棗莊市文化館承辦的“非遺”文化體驗活動在棗莊市非遺保護中心開展。
活動以“傳承多彩非遺 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棗莊市市中老館非遺保護基地為依托,開展非遺展示及傳承實踐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此次活動在春節前開展,展現了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活動現場通過創新活動形式,組織剪紙、糖畫、面塑等手造類及美食類非遺項目舉辦非遺展品的展示、展銷活動,讓前來參與的群眾親身體會制作與體驗的樂趣。通過活動的開展,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帶動非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棗莊市非遺沿街商業展圈的形成。
“伏里土陶是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伏里土陶有5600多年歷史,是真正土與火的藝術。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地方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了。”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甘言地介紹到。
生動的面泥兔,甜蜜的糖畫,精致的葫蘆烙畫,五彩的布錦……琳瑯滿目的非遺年貨一字排開百米余長。棗莊市市中區居民劉豐說:“今天‘非遺’文化的展示讓我們大開眼界,學到了以前都沒機會了解到的事物。在糖畫的制作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動手操作的感覺真的很開心,希望‘非遺’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
棗莊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說:“此次活動為傳統文化愛好者們提供體驗的平臺,也提前為大家營造出了濃厚的傳統文化過大年的氛圍,‘非遺’文化的正是需要這樣走進群眾中,才能發揮到真正的作用,從而促進了新時代文化傳承。讓優秀傳統文化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豐富棗莊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感受歡樂、喜慶、祥和的中國年氛圍,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非遺年貨的攤位,活動現場還請來棗莊地區的書法家,為市民書寫年“福”,筆墨書香間,年味漸濃,喜慶的氣氛在街頭蔓延開來。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7日,“傳奇隊”實踐團在達德小學帶小朋友們聆聽感受拓印、團扇、纏花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獨特制作。義教重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什么是非遺文化、為什么要傳承非遺文化,更讓小朋友親自動手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