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五大振興”中的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已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極具實踐意義的發展模式。然而,“農文旅”融合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比如,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文旅”融合發展中的農業、文化和旅游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和協同,產業化程度不高,存在農民收益低、文化傳承不足等問題;再比如,地方特色不夠突出。一些地方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中缺乏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吸引游客。
馬珺建議,在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和農民參與;在產業協同方面,加強農業、文化業和旅游業之間的協作。同時,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并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在增強地方特色方面,鼓勵各地挖掘本土特色和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打造高品質旅游吸引物。
她還提到,在創新融合模式方面,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扎實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采摘、精品民宿、農事體驗、觀光度假等,釋放磁吸效應,形成“以旅興農、以農促旅、文旅結合、城鄉互動”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中央文件明確提出,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保護與傳承好“非遺”,使其為鄉村發展聚力賦能,體現當代價值,具有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拓寬鄉村振興發展路徑的重要作用。
民進中央提案稱,目前,“非遺”賦能鄉村振興存在三個“不夠”,即“非遺”活化利用不足,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不夠;“非遺”與鄉村文化建設聯系不緊密,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不夠;“非遺”傳承人交流傳播有限,助力鄉村人才振興不夠。
以“非遺”活化利用為例,“非遺”傳承人與文旅產業主體對相互合作重視不夠,均缺乏主動合作意識與愿望,零星合作也僅將“非遺”作為表演節目而非地標式文化資源,未能以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目標。大多數“非遺”產業化程度不高,品牌建設不足,缺乏市場化運作,缺乏營銷抓手,不被大眾所熟知。
再比如,鄉村“非遺”多以口傳身授的方式存在“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民進中央:“非遺”賦能存在三個“不夠”,鮮有現代化的推廣形式,大眾較難充分認識了解。有很多人認為“非遺”看不懂、聽不懂、學不會,導致曲高和寡,其特有的文化內聚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
在提案中,民進中央建議,加強傳播,深耕產業。積極探索“非遺+”模式,利用農產品、農副產品的產品包裝和文化營銷,發掘文旅項目周邊和紀念品價值,以此融入相關產業,推動“非遺”與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及體育領域的融合發展,發揮相互促進作用,增強“非遺”發展活力。結合周邊優勢文化及環境資源,進行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規劃和布局,構建“非遺”主題文化旅游路徑,吸引游人溯源“非遺”所在村落,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此外,完善傳承人制度,加強人才培養。對現有傳承人制度進行補充完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傳承人的分類管理機制,創建更具有實用性、多樣化的傳承人培訓與培養機制、評價與獎懲制度等。
中工網訊 這是一場非遺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傳承與創新的融合。日前,2024年度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非遺文化創意設計技能競賽在秦淮非遺館舉行。
匠心傳承,非遺技藝點亮消防夢從第一天的勞動技能實踐,到2天1夜的恐龍谷奇妙探險之旅,再到與非遺大師面對面學習傳統技藝……4天來,56名小小消防員用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優秀小學員”稱號,而這個暑期檔最受歡迎的消防夏令營,也收獲了小學員和家長們
此次非遺臉譜繪制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京劇臉譜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下一步,教育社區也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讓更多的轄區居民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
日照城投惠佳商超負責人徐英杰從大眾網日照了解到魚燈的銷售困境,城投惠佳商超積極采購200只非遺魚燈,19家門店的店長進行接龍售賣,一起助力守護日照傳統非遺,為這一傳統手藝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商超的助力下,非遺魚燈的銷售逐漸走出了困境,重新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