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柱: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本土非遺
伍麗 楊德志
“全國人民聽黨話,偉大復興政策落實千萬家。宏偉藍圖規模大,非遺文化校園傳繼播種芽。”日前,筆者一行前往天柱縣坪地鎮小學,只見百余名學生圍著一個身著侗族服飾的女子,學唱山歌。
原來,那名身著侗族服飾的女子是天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六月六歌節”傳承人楊海燕,她受到天柱縣非遺中心工作人員的邀請,前來教學生們唱坪地腔調的山歌。現場,歌師教得仔細,學生學得認真,不一會兒便能開口合唱了。嘹亮的歌聲響徹學校上空,久久回蕩。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在我們天柱這個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們要用心用情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貴州天柱: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本土非遺,更好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天柱縣非遺中心工作人員蔣家林介紹說。
天柱侗族北部方言歌會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歌是天柱各地群眾舉辦歌會時最愛演唱的曲目之一。當地群眾用本土獨有的腔調編唱,語調優美,歷史悠久,在天柱縣坪地、邦洞、注溪等鄉鎮群眾中廣為傳唱。
連日來,天柱縣非遺中心邀請非遺傳承人先后走進天柱縣第一小學、坪地鎮小學等學校,將山歌、侗戲、陽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學校師生。不但有歌師教唱非遺歌曲、教授非遺技藝,還有解說員向學生們講解悠久的“非遺”文化傳說,讓孩子們陶醉在有著深厚底蘊的非遺文化中。
“剛才我跟著老師學習了民間山歌,感受到了山歌的魅力,我想要把這深厚的山歌文化繼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和領略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坪地鎮小學學生楊景文說。
除了非遺進校園外,近年來,天柱縣還多次組織了非遺進鄉村、非遺進社區等一系列活動。請民間的技藝傳承人、民間歌師到各個現場進行講解、傳授,真正把非遺文化融入到群眾中,樹立文化自信,并傳承下去,切實推動天柱民間、民族文化振興。
2023年,天柱縣在各學校、社區共開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200余場(次)。2023年至今,共開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20余場(次)。非遺文化正成為天柱文化振興和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7日,“傳奇隊”實踐團在達德小學帶小朋友們聆聽感受拓印、團扇、纏花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獨特制作。義教重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什么是非遺文化、為什么要傳承非遺文化,更讓小朋友親自動手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