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席車間、古陶工坊、桑皮紙制造……近年來,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嘗試將文化元素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非遺傳承扶貧車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引進基層,送到貧困戶身邊。通過免費開展技術培訓、提供原料、訂單指定回收等政策,讓貧困戶通過非遺項目擺脫貧困。
舒席是潛山市特色竹編工藝制品,細薄柔滑、堅韌耐磨、涼爽消汗、折疊易帶,因潛山別名“舒州”而得名。“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非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進舒席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產業振興,設立40多個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超過600戶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約元。
痘姆古陶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陶傳習基地通過傳授當地貧困戶非遺技藝的方式,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一些技藝嫻熟的工人也可以通過售賣自己在基地生產的陶制品獲得收入。
為進一步發揮非遺在助力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潛山市不斷探索“非遺+扶貧”模式安徽潛山:以非遺傳承助力鄉村振興,以傳統工藝為重點,對非遺資源進行系統梳理,重點選取覆蓋面大、從業人員較多、適于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建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助力精準扶貧。
潛山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為古皖國所在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潛山市有市級以上非遺項目57項,其中國家級3項、安徽省級5項、安慶市級12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安徽省級非遺傳承人12人、安慶市級非遺傳承人32人;非遺普查建檔項目200余個,形成了國家、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4級非遺項目保護體系。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1月26日至2月3日,安徽供銷年貨大集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在1000多家商戶中,非遺手作專區格外受到歡迎。安徽省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廬陽剪紙傳承人楊曉紅正在制作一個立體的春字剪紙。”除了單張的剪紙,還有將剪紙封在陶瓷杯、保溫
日照城投惠佳商超負責人徐英杰從大眾網日照了解到魚燈的銷售困境,城投惠佳商超積極采購200只非遺魚燈,19家門店的店長進行接龍售賣,一起助力守護日照傳統非遺,為這一傳統手藝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商超的助力下,非遺魚燈的銷售逐漸走出了困境,重新煥發
期間,抖音電商將陸續開設“煥新非遺”“風味湖南”等特色專區,助力非遺手工藝品、特色農產品銷售,注重買賣背后的社會價值創造。618大促正值“非遺購物節”,抖音電商“看見手藝計劃”將推出“煥新非遺”活動專區,打造主題直播間、商城好物等多個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