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魅力陜西行|非遺大放新光彩:彬州民間刺繡
彬州民間刺繡代表著彬州勞動群眾的聰明才智,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過年豐富多彩的“刺繡”給彬州兒女帶來了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更承載著古老彬州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淀。今天,小編帶您聊聊非物質文化遺產——彬州刺繡。
彬州民間刺繡的樣式或形象保留著上古先民的遺風,如陰歷端午節兒童佩戴的“疥毒子”(蛙形香包,上繡“五毒”,包括蜘蛛、蝎、蝎虎、蛇、蜈蚣),形象和喻義與原始民俗、歷法有關。據《詩經·豳風》中“袞衣繡裳”句,說明彬州民間刺繡的歷史最晚也在西周以前。
如今,在彬州的香廟鄉、龍高鎮,北塬、南塬一帶的很多偏遠鄉村,依然保留著很多刺繡服飾,最有特點的是裹肚、兔鞋、豬鞋,常見村童穿著。彬州民間刺繡絕大多數僅為生活中的藝術,并沒有受到市場沖擊,因而生活味淳正,地方特色突出。
據了解,彬州老傳統新娘子陪嫁的包袱里最珍貴的衣物就數娘家姐妹、親戚精心繡出來的囊肚、花鞋了。民間刺繡中很多樣式或形象至今保留著上古先民的遺風,最有特點的是囊肚、布老虎、貓娃娃、魚枕、荷包、鞋墊等,依然是民間婚俗、滿月等生活中常見的。2008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非遺是以人為核心、以生活為載體的活態傳承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彬州市把地方特色的刺繡作品和豐富的非遺項目相結合,使非遺回歸生活,活態呈現。目前,彬州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與社區加入到相關教育及科普活動中,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彬州正全力把老祖宗的技藝和智慧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讓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光彩,涵養出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文獻整理/梁紀委王朝龍)
[責任編輯:haowang0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
據悉,目前潮博館的布展工作正有序推進,計劃近期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未來,汕頭文化館將依托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傳統優秀非遺展示活動,為市民提供高質量、多樣化的文化服務,進一步營造一個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
順德地處珠三角腹地,不僅經濟發達,而且還是粵菜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廚師之鄉。有些美食制作技藝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款順德美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名氣可能相對較小,但同樣值得品嘗。看過這些美食的介紹
保定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遺產名稱類別地區時間級1—2—5曲陽石雕民間美術河北·保定·曲陽縣2006年國1—3—1冀中笙管樂·高洛音樂會民間音樂河北·保定·淶水縣2006年國
非遺不同于物質文化遺產,從目前世界上成功的非遺旅游活化案例中不難發現,其“非物質”的特殊性使旅游活化中最重要的落腳點就是體驗。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辦公室(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辦公室)北京華夏源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史料編輯辦公室)北京當代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線性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北京華夏記錄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非遺記錄工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