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平江路,悠長、悠長的小巷,嘈嘈切切的琵琶聲若隱若現,在石板街駐步傾聽,又似有男女唱聲呢喃婉轉。
“是評彈演出!”美國建筑師亞當·布里爾哈特 (Adam Brillhart) 興奮地招呼Home Story in Jiangsu調查小隊成員們,“我們進去吧,到中國到江蘇,不能錯過蘇州園林,更不能錯過蘇州評彈?!?/p>
評彈非遺文化,與蘇式建筑同根同韻
評彈是一門古老的“說唱”藝術,擁有400年歷史。它由蘇州評話和彈詞組成,唱腔非常自由。戲劇學大師俞大綱曾稱其為“中國最美的聲音”。2006年,蘇州評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平江路評彈館出來,亞當與留學生們徜徉河邊,邊走邊討論剛剛的評彈演出,雖聽不懂唱詞,依然能感受唱腔與情感。亞當說:“男演員唱的第二段仿佛蘇州園林里巧妙的后院走廊,看似平常,卻自有一份愜意?!币晾柿魧W生尼雅 (Soniya Falahatdoost) 接過話說:“女演員最后那段歌聲好清甜,仿佛設計在臨水的亭子,四面都能吹過微風?!?/p>
蘇式小橋流水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亞當在研究蘇州傳統建筑時發現,蘇州園林的九曲回廊、精雕細琢,與蘇州評彈的情節和情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蘇州評彈與蘇州傳統建筑,有著同樣的美學韻律。以蘇式園林為代表的蘇州傳統建筑盛極一時,亦催生了吳文化的創作浪潮。”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潘訊介紹。
互聯網浪潮,催生評彈試聽新空間
然而,在蘇州定居五年的亞當發現,蘇州評彈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生態鏈斷裂的趨勢,忠實觀眾逐漸步入老年,年輕一代對蘇州評彈感到陌生;蘇州評彈的文化空間——書場日益減少;非遺傳承人數量與質量均成下降趨勢,種種原因制約著蘇州評彈的發展。
全新評彈視聽體驗空間——黃埭百年書場
2022年6月,位于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的蘇州評彈公園正式開園,這里占地近3萬平方米,囊括了書場、博物館、古戲臺等多個功能區,更建有兩層累計200個座位的評彈書場。黃埭鎮社會事業局副局長許銘華告訴亞當,這里投入使用后便是蘇州市區范圍內最大的書場,他們期望通過打造全新的評彈視聽體驗空間,來傳承創新評彈藝術。
這座新建的書場,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又保留著蘇式建筑的風格,每日午后座無虛席。亞當與隊員們在書場中度過了一個精彩的午后,直呼“體驗又不一般”。散場時,調研小隊成員發現觀眾多為年長者。
評彈文化空間已受保護更新,非遺傳承內涵如何堅守創新?網絡平臺讓傳統藝術被看見。近十年來,互聯網發展與5G技術進入千家萬戶,新興媒體與短視頻平臺逐漸轉變人們的消遣方式?;ヂ摼W平臺的快節奏、多元化視頻消解了非遺文化如蘇州評彈的傳播,但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蘇州評彈的發展空間——各大視頻平臺中評彈UP主日益增多,“評彈小劉”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亞當關注他,是因為發現小劉視頻背景經常是他自己的溫馨小家,小劉經常和他太太一起在家中表演,還會發表他和太太、外婆一起在家化妝、準備演出以及表演的vlog,粉絲數與瀏覽量頗為可觀!每條視頻下,很多粉絲參與留言互動,表達對評彈小劉演出的贊美,對蘇州話、吳文化的興趣。
家變錄音棚,從“跑碼頭”到平衡生活
亞當了解到,這位視頻博主叫劉佳盟,他的妻子叫高思靜,二人是評彈表演搭檔。這對夫妻的家位于蘇州市姑蘇區三元一村,這里是一個有著20余年歷史的老小區,目前正在進行基礎建設整治工程。
小劉家中整潔質樸,一間屋子里擺放著演出服裝、各種樂器以及錄制視頻或者直播的工具,而需要錄制演出視頻時,小劉會選擇在客廳演出,他覺得那樣顯得鄭重些。他告訴亞當,這個房子繼承于他的外公,是外公送給他們夫婦的婚房。小劉的外公外婆均是評彈資深演員,同樣從外公處繼承的,還有他對于蘇州評彈的熱愛與興趣,以及評彈技藝。
10年前,15歲的劉佳盟進入蘇州市評彈學校。2016年,劉佳盟與高思靜一起進入常州市曲藝團,開始了“跑碼頭”生活。評彈分為“長篇評彈”“中篇評彈”和“短篇評彈”;“長篇”每天演出兩小時,可持續15天?!芭艽a頭”是傳統評彈演員的生存之道,長三角地區自古“碼頭”云集,評彈演員一次駐扎演出至少15天。小劉夫婦在平衡評彈演出與日常生活之間逐漸力不從心,二人希望能有更多時間住在自己的小家中,又不舍評彈事業。2018年冬,小劉于杭州“跑碼頭”期間,得知外公突然病逝。未能見到至親最后一面,成為小劉心中永遠的遺憾。
2019年起,這個24歲的年輕人開始嘗試借助網絡平臺,讓傳統藝術被更多的人看到。他買來視頻拍攝設備,在一些新媒體平臺上定期更新視頻,傳播評彈和吳文化。截止到目前,劉佳盟在視頻平臺的評彈作品播放量已累計超過千萬次。2020年,他和太太正式離開曲藝團,成為獨立評彈演員。
小劉與外籍藝術家交流互動
借助互聯網,小劉還能展開評彈教學,也有不少評彈愛好者找到小劉家中來學習評彈?!昂芏嘣趪獾暮⒆訒ㄟ^網絡視頻跟我學習,周末我都算著時差給他們上課呢?!毙⒄f,只要有人愿意學,自己就愿意教,評彈、樂器、蘇州話,他都可以傳授。
小劉夫婦在家中錄制演出視頻
小家改造成錄音棚,在家如在舞臺,聽眾五湖四海,傳承非遺文化與享受家庭生活兼顧,這是從前未曾設想過的便捷與平衡。“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評彈這門非遺文化,才能讓更多人對評彈文化產生興趣,”小劉說,“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保護非遺、傳承非遺、創新發展非遺?!睆男⒓谊柵_望出去,亞當感受到小區改建工程施工一片熱火朝天,眼前的評彈表演更顯生機無限。
清風潤童心”主題親子手工活動,將“廉”文化與非遺手工結合,用民俗藝術展現清風廉潔之氣。清風潤童心”主題親子手工活動的開展,將非遺文化和廉潔文化相結合,讓孩子們在感受傳統技藝魅力的同時,也在心中種下一顆廉潔的種子。
如今,深受大家喜愛的糖畫技藝,已融入到蘇州市吳江區銅羅小學的校園里。學校糖畫社團活用師生作品,進一步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許多學生,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一個蘇州人,對蘇州地道的糖畫情有獨鐘!糖畫兼具了細膩與古趣的特點,要在糖畫技藝傳承上
感受非遺文化”實踐活動,吸引了轄區十余位青少年的踴躍參與,共同體驗非遺技藝“拓印”的魅力?;顒蝇F場,工作人員為孩子們講述了非遺的含義及種類,介紹了“拓印”技藝的悠久歷史,以及植物拓印的手工制作方法。非遺的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
4月18日上午,由蕭寒執導、陳飛宇參與拍攝的紀錄電影《我在蘇州學非遺》于蘇州吳文化博物館正式殺青。紀錄電影《我在蘇州學非遺》預計將于2023年年底登陸全國院線。
我們建成了非遺傳承與創新的專業教學資源庫苗繡非遺傳承人,還在裝飾藝術系開設了苗銀苗繡等專業方向苗繡非遺傳承人,與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等貴州當地的學校協同育人苗繡非遺傳承人,培養工藝美術專門人才”蘇州工藝美院院長范衛東告訴記者,傳承人走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