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邁點
春聯、木版年畫、舞龍舞獅、皮影戲……豐盛的非遺年貨,熱鬧的非遺表演,傳遞出濃濃的年味兒。2023年春節作為出行政策放開后的第一個農歷春節,“非遺旅游”市場更是呈現蓬勃的增長態勢。
據旅游出行服務平臺飛豬的數據顯示,“非遺旅游”備受年輕游客歡迎,包含漢服、非遺、手工藝等體驗活動的旅游商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近一倍,西安、北京、洛陽、西雙版納、濟南、成都、張家界等成為非遺體驗類旅游的熱門目的地。今年春節包含燈會、廟會等關鍵詞的旅游商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近兩倍。可見,今年春節“非遺旅游”市場十分火熱。
01 春節“非遺旅游”市場的火熱從何而來?那么問題來了,春節“非遺旅游”市場的火熱從何而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不難發現,大方向歸因于政策的扶持以及防疫措施的持續優化,但主要原因更在于市場旅游消費需求的增加。
從政策端來看,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發展壯大旅游產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隨后,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結合指導意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認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等政策,就推動非遺旅游發展做出部署。與此同時,疊加去年12月優化”防疫新十條“政策的發布、以及“乙類乙管”政策的實施。可見,在政策的扶持下,非遺旅游必將越來越好。
從市場端來看,一方面,隨著人民文化自信程度的提高,非遺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正逐步提高,人們越來越喜歡去有文化特色的地方游玩;另一方面,非遺開始融入大眾生活,圍繞非遺旅游,非遺研學、非遺民宿、非遺演藝、非遺文創等產品形態不斷涌現,人們越來越接受和喜愛具有文化內涵的消費品。以故宮文創為例,2017年其收入就達到15億元。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今年春節的非遺旅游會如此火熱。
02 火熱市場各地景區的“花招”頻現在不斷高漲的非遺旅游需求帶動下,各地熱門景區、景點紛紛結合非遺旅游推出相應的兔年專屬活動。其中“非遺文創”“非遺美食”“非遺演藝”“非遺集市”等是景區春節非遺旅游的重要形態。
非遺美食,春節里的煙火氣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皆離不開“吃”這一永恒主題。“吃”是文化,也是藝術,而承載著歲月風味與文化精髓的非遺美食,更為“吃”這件事帶來了豐富而深刻的靈感。在明月山景區的明月市集里,大年初一至初六,游客可以在明月市集品嘗到琳瑯滿目的各色小吃。溫湯發糕、紅薯丸子、烤紅薯、新坊油貨、溫湯富硒菊花、孝母餅、豐城凍米糖等,感受濃濃年味,體驗春節里的煙火氣。
在長沙世界之窗則可以感受到圍爐煮茶的樂趣。大年初一至元宵節,長沙世界之窗將推出“喜兔茶話會”,16米巨型銅壺圍爐煮安化黑茶,游客可免費品“財神茶”,互致新春祝福。
長沙世界之窗“喜兔茶話會”
非遺文創,舊物新生光彩照人作為文化傳承之脈、文藝創作之源、文創設計之魂,無數非遺瑰寶為文創行業的迅猛發展注入了靈魂:剪紙、年畫、燈彩……各種各樣的常見的物品在非遺工藝的加持下華麗變身,展現出自身美輪美奐、精妙絕倫的器具之美。
以4A級景區—上海豫園燈會為例。每年春節,豫園的燈會都是絕佳好去處,有年味,有國潮;有傳統民俗,亦有黑科技。以中國傳統神話《山海經》為藍本,以“山海奇豫記”為主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豫園燈會”在今年春節迎來了第28次綻放。“玉兔東升、鯤鵬萬里”,《山海經》中所描繪的上古奇幻世界,如今用非遺燈組呈現在市民游客的眼前,展示了充滿神仙瑞獸、奇花異草的東方絢麗幻境。璀璨燈火、傳統非遺與海派文化的融合,沉浸式國風體驗、線上線下趣味互動于一體,打造了一場文化大美的神話游歷奇“豫”。
上海豫園“山海奇豫記”燈會
非遺演藝,流淌于身的年味兒“非遺演藝”是以地方非遺戲劇、本土民歌、文化故事等為資源,通過實景演藝的方式進行二次創作打造而成的文化旅游體驗業態。以4A級景區—萬歲山大宋武俠城為例。2023年萬歲山春節大廟會震撼升級,作為廟會主會場,聯合多個景區融合民俗、藝術、非遺、文化、商業等多種元素共同打造宋都大廟會。其中,非遺傳承表演節目《打鐵花》,感受煙花的燦爛奪目;《神舟傳奇》節目感受海上絲綢之路的魅力。
另外,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萬歲山春節大廟會還將每天上演300多場演出,《大馬戲》《雪夜風神廟》《十字坡》《獅子樓》《楊志賣刀》《武松醉打蔣門神》《精武門》等實景表演全天不間斷。此外,還有《海獅表演》《高桿船技》《空中芭蕾》《獨竹漂》《上刀山》《釘板摩托車》《玩燒鐵》《高空扁帶》等雜技上演。 這其中,真實的風雪場景、武打動作、煙霧等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了一場流淌于身的年味兒。
而在5A級景區—武功山景區則是另一番體驗。春節期間,可以在武功山景區體驗一場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追憶歷史,傳承文化。
可以在武功山景區看一看舞龍舞獅、采茶戲、特色儺舞表演等,賞一場民俗民味,感受傳統文化里的年味兒。
非遺集市,小物品里的大文化非遺集市,顧名思義,就是以非遺產品、非遺項目、非遺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年貨集市。在這樣的“非遺大集”上,市民百姓不但可以購買到各種充滿歷史和文化韻味的非遺年貨產品、特色非遺美食、非遺手工藝品,而且還可以欣賞到精彩的非遺表演,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以5A級景區—南潯古鎮為例。正月十一至元宵節,南潯古鎮貽德廣場將集結由南潯非遺、文創、特色農產品等品牌產品組成的新春集市,引入傳統親子年禮游戲、宋韻服裝體驗、抽“新年盲盒”等活動,通過小物品感受春節里的傳統文化。
邁點注意到,雖然上述景區的非遺旅游形式各不相同,但其產品設計的商業模式殊途同歸,即通過塑造非遺旅游場景,以“非遺體驗”為核心驅動力,滿足游客文化體驗需求,延長其在目的地的停留時間,由此增加消費機會。在這樣的商業內核下,景區該如何借助非遺旅游出奇制勝,打造核心競爭力。
03 混戰之下,景區如何玩出不一樣的“年味兒”在筆者看來,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思考:其一是“互聯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互聯網與非遺旅游融合或將成為景區打造核心競爭力的路徑之一。所謂互聯網與非遺旅游融合,就是以非遺內涵為核心,以現代科技為手段,實現文化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創新,以獲得新的融合產品和服務,開辟新的市場,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催生新的產業業態,并獲得新的增長潛力的一種產業融合。因此,景區想要借助”非遺旅游“打造硬核競爭力,就要用互聯網思維重新解讀傳播結構和產業結構,重新思考非遺旅游的新業態,重構的文化價值鏈和非遺旅游產品的生產流程及商業模式。
其二是要與非遺文化深度融合。我國非遺資源豐富,截至2018年年底,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項目已達40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國務院分別在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代表名錄,共包含1372個國家級項目。那景區要如何加強與這些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邁點。首先,要去圖書館或博物館等機構去深度研究非遺所在的時代背景、誕生發展過程等,做到心里有數。其次,要請多位非遺行業的專業大師把關,畢竟術業有專攻。最后,要有大量的資本投入。只有這樣,塑造非遺旅游場景才能更具特色,更好的吸引消費者的到來。
其三是要形成產業化。非遺旅游與大部分的旅游細分業態有所不同,它的核心是非遺文化,這是是產品設計的核心;但與此同時,非遺旅游的開展也需要一定的載體,只有落地在具體的空間和物質載體上,非遺旅游才能看得見,摸得著,接地氣。
當下,非遺旅游載體更多以文化產業園、主題街區、文化村落、文旅小鎮等形式出現。如中國非遺基金投資建設的長江非遺小鎮,以長江非遺文化中心為主要板塊,將重建百棟百年古建大宅,聚集上百位國家級非遺大師入駐,孵化出上千種非遺產品,形成產業化,滿足游客”吃喝游住玩“一站式消費需求,從而增加消費機會,實現經濟效益增長。
04 結語當下,“非遺+旅游”已成為各大景區、景點每年新春佳節的“傳統曲目”。如今隨著文旅行業的復蘇,非遺+旅游的熱度重現,這也意味著景區需要在未來以更將開闊的思維,更全面的視角在“非遺旅游”這一傳統旅游產品上打造新的價值。
上一篇
中工網訊 這是一場非遺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傳承與創新的融合。日前,2024年度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非遺文化創意設計技能競賽在秦淮非遺館舉行。
匠心傳承,非遺技藝點亮消防夢從第一天的勞動技能實踐,到2天1夜的恐龍谷奇妙探險之旅,再到與非遺大師面對面學習傳統技藝……4天來,56名小小消防員用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優秀小學員”稱號,而這個暑期檔最受歡迎的消防夏令營,也收獲了小學員和家長們
此次非遺臉譜繪制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京劇臉譜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下一步,教育社區也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讓更多的轄區居民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
央廣網天津2月14日消息(記者韓雨晨)隨著春節假期開始,天津市薊州區旅游市場逐漸火熱,民俗表演、非遺展示、互動游戲等各類新春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吸引大批游客參與體驗。位于薊州最北端的黃崖關長城也游人不斷,景區將傳統廟會與國潮元素結合,打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