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魯菜的發源地,山東在歲月流轉中孕育出無數極具地域特色又美味的小吃和美食,它們不僅融入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成了遠方游子念念不忘的那一口“鄉愁”。
在這其中,有很多美食還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東“舌尖上的非遺”,說不定這些就是你平日愛吃的美食哦。
超意興把子肉
在濟南市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玩笑話:“濟南不能沒有超意興,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這足以看出超意興在濟南人心中的分量。
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厚芳香、入口即化的把子肉是超意興的明星產品,也是濟南人難以割舍的味道。2020年,超意興把子肉及相關系列菜品制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舌尖上的非遺美食。
益康葡萄軟月
益康的葡萄軟月是濟南人必備的中秋佳品,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濟南人成長,成為甜蜜的記憶。
餡料甜蜜、面皮清新,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益康的葡萄軟月如今仍堅持全程手工制作,堅守著葡萄軟月的傳統制作流程。2016年,葡萄軟月制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單縣羊肉湯
備受山東人喜愛的單縣羊肉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湯白汁濃,味道鮮美,成為大家冬季最愛的一道美味。2013年,單縣羊肉湯入選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單縣羊肉湯”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由此可見,單縣羊肉湯絕對是足以代表山東省的舌尖上的美食。
臨沂糝湯
熱辣香濃的糝湯在冬季特別受山東人民的歡迎,再搭配油條、燒餅或是油餅,身心和胃都得到了大滿足。2013年,臨沂糝湯入選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寶藏山東成為非遺傳人是什么體驗#
在山東棗莊嶧城區陰平鎮石泉村粉皮晾曬場,現場一片忙碌,一張張粉皮好似從藍天上揭裱成無數個鄉村致富的幸福“圓圈”。棗莊的石泉粉皮制作技藝歷史悠久,鼎盛時期家家種地瓜、戶戶做粉皮。“一張張又圓又薄的粉皮,鋪就一張鄉村致富的地圖。
近年來,隨著人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淄川區松齡路街道柳泉社區決定將“非遺”文化與社區教育相結合,以研學課堂的形式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揭開社區文化建設的新篇章。
7月初,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下簡稱非遺名錄)的推薦申報工作已悄然在常德展開。常德的非遺名錄怎么產生?一個非遺項目被評為省級非遺名錄將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非遺項目7.3個。非遺項目118項,而我市只有7項,占不到6%,可
此時的“齊品淄博”品牌、淄博“非遺寶藏”已經跟著周村燒餅的“榜樣力量”揚帆出海。作為品牌大市,淄博從不缺少“非遺寶藏”,更不缺少山東好品。“齊品淄博”揚帆出海
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山東濰坊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著名的傳統手工藝珍品,其風箏制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與京、津風箏齊名鼎立,享譽中外,堪稱濰坊的城市名片。山東是我國民間剪紙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