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技藝登“非遺”名錄
高州薯包籺個個都下足料,誠意滿滿。 劉棟 攝
高州古粽籺,也叫“裹粽籺”,類似粽子,不同的是高州人包的裹粽籺通常是比較細長的,呈窄圓柱狀。在高州農村,嫁娶或是進宅,主人家一般會請來全村的婦女幫忙包裹粽籺,宴請客人后再分給客人帶回家。
近日,高州市七項傳統技藝類項目入選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主要包括高州裹粽籺制作技藝、高粱花生油傳統制作技藝、高州薯包籺制作技藝、大坡朗韶竹編技藝、高州深薯糕制作技藝、徑口麥芽糖傳統制作技藝和鎮江陶瓷制作技藝。
據悉,茂名市文廣旅體局積極組織各縣(市、區)文廣旅體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細化工作措施,深入挖掘整理非遺項目的文化精髓,全面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經專家組評審和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近日陸續公布最新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54個項目,其中電白區12項、茂南區4項、高州市7項、信宜市15項,化州市16項。主要涉及民俗、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舞蹈4大類,其中以傳統技藝占比最多,共46項。
據統計,2022年茂名市新增54項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截至目前,茂名市納入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累計16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累計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累計22項;茂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累計72項。
葉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