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遼寧頻道 笊籬舞、嘎啦哈、打冰嘎……舞臺上,一群身著粉色秧歌服的女孩兒演繹著滿族典型舞蹈動作。小演員們扭動著肩、胯、膝、腕,舞動中妙趣橫生,打俏中靈動輕巧,頗具特色。伴隨著扇子的開合與手絹的旋轉配合,“大擺腰”“碎抖肩”等典型動作步伐和“揚”
點擊”浙江非遺傳統舞蹈“時刻關注傳統舞蹈最新動態 浙江非遺|非遺人物 千里不辭行路遠 ,文化沁潤暖人心 ——王靈祥,奔走在路上的舞蹈工作者 -王靈祥- 出生于1987年的王靈祥是蘭溪人,畢業于江南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舞蹈編導專業,
原標題:舞蹈美育樹立文化自信,廣州線上研討非遺舞蹈進校園 南都訊 近日,廣州市召開“舞蹈美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文化自信與非遺舞蹈進校園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由廣州市教育局、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和華南師范大學主辦,廣州
原標題:“Mocap動作管家”讓非遺民族舞蹈“活”起來 “Mocap動作管家”讓非遺民族舞蹈“活”起來 來源:人民網-云南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昆明11月17日電 (記者符皓)不久前,在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云南省省級決賽中,云南大學信息學院
(來源:汕頭發布) 原標題:讓非遺民間舞蹈綻放絢麗光彩!首屆粵東傳統舞蹈研習系列活動舉行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潮汕民間舞蹈藝術,近日,首屆粵東地區傳統舞蹈研習系列活動以線上方式舉行,內容主要包括舞蹈學術交流會、舞蹈專家講座、舞蹈工作坊、采風調研四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原標題:2022民族文化回望(下)——非遺篇、舞蹈篇、影視篇 編者按 2022年, 重大事件不斷,熱門話題出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創新創造不斷涌現、活力滿滿—— 北京冬奧盛會從會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場館、服裝的
三灶鶴舞是廣東省珠海市三灶鎮獨有的一種僅在春節期間表演的傳統舞蹈,據傳是隨南宋王朝流落伶仃洋并在三灶島上定居的遺民,模仿島上棲息繁衍的白鶴而始創的,流傳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民間素有白鶴象征長壽的說法。鶴舞也是三灶村民給60歲以上老人拜壽,為30歲以上村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漁籃花鼓》發源于錫北鎮張涇,流傳至今已有260多年,是錫北地區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傳統歌舞之一。舞蹈主要在吳地民間戲曲《采茶燈》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楊志國 紀亞運 記者 曹德偉)古風舞蹈、非遺戲曲、文創市集 ……" 五一 " 小長假即將到來,江蘇句容寶華山景區備足 " 文旅大餐 ",精心策劃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迎接四方游客,讓游客從白天 " 嗨 " 到晚上。這兩天,江蘇句容寶華
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在南寧啟動文化共生 非遺共享4月22日,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上的精彩舞蹈。記者 陳麒元 攝南寧云—南寧日報訊(記者 吳瀟)4月22日,2023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品牌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