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遼寧頻道
笊籬舞、嘎啦哈、打冰嘎……舞臺上,一群身著粉色秧歌服的女孩兒演繹著滿族典型舞蹈動作。小演員們扭動著肩、胯、膝、腕,舞動中妙趣橫生,打俏中靈動輕巧,頗具特色。伴隨著扇子的開合與手絹的旋轉配合,“大擺腰”“碎抖肩”等典型動作步伐和“揚”“蹲”“盤”“跺”“擺”“顫”等典型動律,再現了原生態的傳統滿族民間舞蹈。
在“青春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首屆東北三省一區教育系統文藝匯演上,沈陽音樂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學生帶來了滿族秧歌《滿韻情》。舞蹈以青春活潑的方式顯現出濃郁的滿族民情民俗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著舞臺下眾人的目光。
充滿遼寧地域特色的原創滿族秧歌舞蹈《滿韻情》源自一眾師生的努力。擔任本次節目指導的陸欣欣教授和宋欣副教授具有豐富的實踐與教學經驗,指導的多部作品曾榮獲國家級獎項。經過兩位專業教師的采風、挖掘和提煉創作后,原創女子滿族秧歌群舞《滿韻情》呈現出雛形。
秧歌是為了傳達特定的感情而存在,滿族秧歌更是如此,注重形式與內容的靈活自由。除此之外,滿族秧歌還看重具有流動性的地方特征和風格化舞姿。在瞬息萬變的舞步中流露出真切的情感,并將真情實感融于秧歌舞蹈之中。
為了充分了解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撫順滿族地秧歌”的感情表達,更準確地還原其原始形態,在創作前期,節目編導將“撫順滿族地秧歌”專家、省級非遺傳承人、市級非遺傳承人請進課堂,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素材提煉和動作風格訓練,用“請進來”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形成訓練性和風格性的組合,力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厚重感以最真實的面貌還原傳承給學生。
在專業教師、專家和非遺傳承人的親身示范指導下,平均年齡15歲的小演員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種種困難,把頗具難度的滿族秧歌舞蹈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經過層層選拔,《滿韻情》從眾多優秀舞蹈作品中脫穎而出,被遼寧省教育廳、沈陽音樂學院選送參加本屆文藝匯演。
原創舞蹈作品《滿韻情》充分運用了遼寧地域特色“滿族秧歌舞蹈”的屬性符號,生動還原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撫順滿族地秧歌”的原始形態,也進一步展示出遼寧和沈陽音樂學院在舞蹈專業的教學、科研和藝術實踐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本次演出在沈陽音樂學院錄制完成,將于10月4日晚通過東北“三省一區”衛視及網絡平臺播出。
近日,記者從荊楚理工學院獲悉,該校藝術學院教授劉曉靜組織推薦的傳統舞蹈——《蓮湘》成功獲批荊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乳山大秧歌兩條噴火金龍蜿蜒在前,百人隊伍浩蕩前行、氣勢恢宏;海陽大秧歌鑼鼓隊伍鏗鏘有力,雜耍花樣層出不窮;膠州秧歌“三彎九動十八態”,剛柔并濟;濰坊秧歌融合了民族民間舞元素,婀娜多姿;文登澤庫秧歌融入深厚的漁民文化,著重凸顯海洋特色……
秧歌非遺正月里,海陽市方圓秧歌隊的演員們沒閑著,他們載歌載舞,積極排練,為煙臺市非遺月的“秧歌進城活動”做準備。在海陽市方圓街道的戲臺前,穿紅著綠的演員們扭得正歡。盛玉賓說:“俺村演秧歌,我就看著,以后俺村辦秧歌,我就接觸干這個去了。錮漏匠
提起四川民間舞蹈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鍋莊舞因為很多四川人都有過跳鍋莊舞的體驗在四川除了鍋莊舞還有很多美麗的民間舞蹈下面就和文明君一起來了解四川這些民間舞蹈!鍋莊舞進校園,傳承民族文化
舞麒麟也叫做麒麟舞廣東非遺舞蹈,還有一種說法就是ldquo武rdquo麒麟,他是廣東非遺舞蹈我國明代時期的一種舞蹈表演,在南明滅亡的時候開始在民間流傳麒麟舞在舞動的時候,一般是有一個人在舞麒麟頭,而另一個人則是在舞麒麟尾,然后兩個人廣東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