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其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了讓更多的“非遺”走進百姓的生活,讓廣大居民更好的了解傳統民族文化,了解民間藝術之美,南京市秦淮區鐘曉敏愛心工作室在建鄴區民政局的支持下,于今年6月份開始,在建鄴區莫愁湖街道藝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吹糖人、剪窗花、刻蛋雕……近日,合肥市瑤海區多位非遺大師帶著自己的傳統技藝走入社區街巷,用傳統民俗讓即將到來的傳統節日——春節年味更濃了幾分。 在瑤海區長江180藝術街區的拾光書屋里,一場新春民間藝術文化展演活動,讓廣大市民提前度過
2月2日,萬安縣充滿地域特色的“兒郎燈會”民俗活動精彩上演,鬧出了元宵節的喜慶和歡樂。 期間,萬安縣各地的民間藝人表演了龍燈、太平燈、股子燈、花船舞等精彩的非遺節目,現場氣氛壯觀、喜慶、熱烈,讓群眾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精彩魅力。 萬安兒郎燈會是萬安元宵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青 記者 顧瀟 文 / 攝)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讓廣大市民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度過一個喜慶、祥和、健康、文明的春節。1 月 16 日,揚州富春面點大師走進揚州市龍頭關社區,和社區居民、小朋友一起做年蒸、賞年俗、品年味。
極目新聞記者 葉文波 通訊員 鄧洲 吳珍珍 實習生 劉思琪 徐小婷 宋季敏 熱鬧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獅子舞起來。1月31日下午,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街道建材小區鑫宇花園廣場上鑼鼓喧天,熱火朝天。雄獅起舞、川劇變臉、非遺糖畫、宮燈制作一齊走進小區,吸引了眾多居民參
2021年8月12日,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八角街道的居民們依然擁有豐富的文化生活體驗,由八角街道聯合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大使中國華北賽區組委會,以“非遺面塑進社區,匠心傳承在八角”為主題,特邀請人稱“面人徐”的第四代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技藝傳承人徐海峰,到八角街道
傳承黨史文化, 弘揚剪紙藝術。“百幅剪紙述黨史,紅色文化頌黨恩”,4月21日,鄂州市鄂城區鳳凰街道綜合文化站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聯合臨空經濟區益贏雕花剪紙服務中心在司徒社區開展了“巧手剪紙頌黨恩,獻禮建黨百周年”鳳凰街道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雕花剪紙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每次都會將非遺的分類放在前面,為了方便
"益起來"公益活動開啟益米公益新篇章。本次益米之間的公益活動我們帶來了非遺項目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接下來就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本次體驗的內容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民族經歷了長期的積淀和傳承下來的文化,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能體現民間獨特風俗生活的文化遺產。
9月24日下午5時許,不少從東莞市文化館走出的市民手里都拿著一張結業證書。當天,2022年非遺講解員志愿者培訓在這里進行,30名新學員首次見面,接受系統培訓。 上午9時,學員們手捧培訓手冊迎接為期一天的培訓。培訓內容涉及講解員基本要求、講解技巧等業務指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