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興安盟行政公署發布) 原標題:興安盟非遺 | 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 興安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01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系蒙古語,意為說書。自19世紀中葉在科爾沁草原代代相傳,沿襲至今。烏力格爾是在廣泛吸收民間文學和民間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原標題:新疆博州非遺保護名錄新增21項 央廣網博樂12月17日消息(記者羅成 通訊員楊薇薇 甫·金紅)日前,記者從第五批自治州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上獲悉,蒙古族石頭燜肉制作技藝、哈薩克族叼羊、面塑等21個項目,張百雁、穆拉提·依林別克、馬·
原標題:傳統技藝登“非遺”名錄 高州薯包籺個個都下足料,誠意滿滿。 劉棟 攝 高州古粽籺,也叫“裹粽籺”,類似粽子,不同的是高州人包的裹粽籺通常是比較細長的,呈窄圓柱狀。在高州農村,嫁娶或是進宅,主人家一般會請來全村的婦女幫忙包裹粽籺,宴請客人后再分給客人
年畫絢麗迎大年 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部分產地木版年畫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貼年畫,這是傳統過年的年俗。2021年的小年已過,大年已經不遠,筆者拍攝了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部分產地木版年畫,供大家欣賞比較。 楊柳青年畫。天津市楊柳青鎮的傳統美術年畫,始見于明代
6月1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有關情況舉行吹風會,上游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吹風會上獲悉,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其中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等一批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遺
玉兔迎春,南粵大地處處喜氣洋洋。水上花市花舫飄香、非遺市集好看又好玩、穿戲服畫大妝,沉浸式體驗粵劇文化……近日,新快報記者隨2023年“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游區,感受濃濃文化味的廣府年、西關年。 水上花市年俗集市,重燃煙火氣 廣州過年
(寶雞新聞網 張沛)勾線、彩繪、裝色……一塊泥巴在“90后”小伙韓建斌的把捏端詳、精雕細琢中,轉眼就變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活靈活現的兔子造型泥塑也為新春帶來一份祝福。 在癸卯兔年來臨之際,鳳翔泥塑胡深世家第六代傳人韓建斌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
本文轉自:海南日報 海南各地推出多項非遺活動慶春節,進一步豐富旅游體驗 非遺“邂逅”新春 讀懂“別樣海南” ■ 本報記者 劉曉惠 水袖揚起、眉峰一抬,高亢嘹亮的唱腔引得眾人圍觀……1月26日(正月初五),在海口騎樓老街,一出瓊劇折子戲驚艷了
本文轉自:中國旅游報 □ 高越 王凱東 近幾日,河北各地陸續舉辦了“非遺”年貨大集,通過非遺商品展賣和非遺項目體驗,讓更多群眾了解非遺,也為新春增添了節日氣氛。 農歷小年,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也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文化。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儀式感”。2006年,春節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國家級非遺名錄體系中傳統節日的重要代表,囊括了眾多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