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職進行時福州晚報訊 記者16日獲悉我市保護傳承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我市加大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的搶救、挖掘、保護和傳承工作,引導群眾對傳統醫藥文化的認知,促進傳統醫藥文化全民共享。目前,福建省林如高紀念館已向社會免費開放,福州盤嶼中醫骨科醫院已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進一步豐富轄區居民文化生活,7月15日,沙市區勝利街道人大代表走進位于石閘門社區的九色鹿文化藝術館,開展非遺進社區視察體驗活動。活動中沙市區勝利街道:人大代表助推非遺進社區,人大代表們首先通過參
日前,“橋”首未來·非遺偶“愈”進社區揭牌簽約儀式在打浦橋街道社區(老年)學校內舉行,如果說當初以海派木偶傳承與創新為主的“萬物皆偶”工作室落戶打浦橋社區,是一次美妙的“偶遇”,那么這次由打浦橋街道社區(老年)學校攜手工作室共同推出的非遺偶“愈”——海派木偶課
5月31日,湖北非遺產品優惠展銷季暨首屆非遺時裝秀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作為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北非遺宣傳展示的重要平臺,特邀的22個特裝展位,結合圖文、實物、聲光電多媒體等多種展陳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本地非遺產品的最新成果,吸引大量群眾紛紛前來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4月28日消息(記者 陳望 實習生宋婧蕊 )4月28日上午,以“非遺保護與傳承,文明交流與互鑒”為主題的2023年(第三屆)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主題論壇在海南省圖書館舉行,專家學者及非遺傳承人對錦繡行業未來3年的發展進行探討,力求
身穿蓑衣的纖夫,編著小辮的漁娘,劃水而來的漁船……烏江邊上,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活圖景映入觀眾眼簾。觀眾未必能注意到,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表演者是武隆區的農民。放下鋤頭,拿起話筒,穿上演出服,農民一步步走到舞臺聚光燈下。武隆將川江號子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國家5
4月21日——2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南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在中國南寧舉辦。來自新疆非遺保護中心的信息顯示,來自新疆庫車市的自治區級木卡姆藝術13位表演者亮相此次文化
剪紙、皮影、倒糖畫,油茶、糌粑、胡辣湯,左邊一場川劇變臉,右邊一首陜北民歌,里面變著寶豐魔術,外面扎著濰坊風箏……這幾天,陜西榆林“非遺大集”上人山人海,處處有前來觀看體驗非遺的游客,老人們圍坐在秦腔臺邊,瞇著眼睛享受著傳統藝術,孩子們跳來蹦去,好奇地參觀著每
4月22日,2023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品牌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在南寧啟動。我校受主辦方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的邀請,參加了4月22日—23日在南寧市民歌湖舉辦的創意集市活動。在活動的兩天中文化共生 非遺共享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程冰冰 羅曼3月30日,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與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在鄭州舉行河南非遺慈善項目戰略合作簽約交流會。雙方就如何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慈善文化和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工作進行了座談交流,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