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可不是 “非常遺憾”
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一句話,你是不是更糊涂了
那就聽創雅文化娓娓道來吧!
遺產: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財產和法律規定可以繼承的其他財產權益。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
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
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如諺語、對聯、繞口令等;
表演藝術,如民間雜技、戲劇曲藝等;
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如端午節、中秋節等;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及實踐,如中醫針灸;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如龍山黑陶制作技藝、面塑技藝等。
一
其實,非遺并不神秘,它是隨口哼唱的民歌,它是喜聞樂見的民俗,它在尋常百姓的剪紙刺繡中,它也在文人墨客的筆墨紙硯中···
讀到這里,如果你還不知道什么是“非遺”,再往下看啦!
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人類以口傳方式為主,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代表性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實施,共有四級非遺保護體系: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各地政府都有相應的非遺保護中心。傳承人也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市級非遺傳承人、縣級非遺傳承人。
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劃分為十大類,即: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Ⅰ 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又稱口頭文學,主要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產生并流傳于民間。其形式豐富多樣,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史詩、長詩、歌謠、民間笑話、民間諺語、謎語、歇后語等。廣東有代表性的民間文學項目有五羊傳說、包公傳說、珠璣巷人南遷傳說、何仙姑與掛綠傳說等。
Ⅱ 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是指產生并流傳于民間的各種音樂樣式,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舞蹈音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和民間祭祀儀式音樂等。它主要是通過口頭創作方式產生和傳播,地域性、流變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是民間音樂的主要標志。廣東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有咸水歌、客家山歌、惠東漁歌、南塘吹打樂等。
Ⅲ 傳統舞蹈
傳統舞蹈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世代相傳的,在日常生活場所表演的各種傳統舞蹈,它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生活習俗舞蹈、歲時節令習俗舞蹈、人生禮儀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產習俗舞蹈等。廣東有代表性的傳統舞蹈有等龍舞、鳳舞、獅舞、麒麟舞、鯉魚舞、鬧花燈、屯兵舞、禾樓舞等。
Ⅳ 傳統戲劇
傳統戲劇指的是中國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創造的傳統戲曲藝術。它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雜技、武術等元素,講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強的程式性和技術性。流傳廣東的傳統戲劇有漢劇、粵劇、木偶戲、采茶戲、雷戲、正字戲等。
Ⅴ 曲藝
曲藝是中國民族民間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的演化發展而成的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本質特征是口頭語言進行的說唱表演。它具有民間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說唱為主、簡便易演等特點。廣東有代表性的曲藝項目有粵語講古、粵曲、樂昌漁鼓、竹板歌、木魚歌等。
Ⅵ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它包括傳統武術、傳統競技、傳統體育、游藝、雜技、魔術、馬戲、喬裝戲、滑稽等,具有深厚的傳統和悠久的歷史,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廣東的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蔡李佛拳、太虛拳、洪拳、詠春拳、賽龍舟等。
Ⅶ 傳統美術
傳統美術是廣大民眾創造的各種視覺造型藝術,大體上可分為民間繪畫、民間雕塑、民間工藝、民間建筑四大類,包括廣泛流傳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紙、年畫、泥人、泥塑、刺繡、編織、風箏、玩具、民居建筑裝飾等。廣東的代表性項目有佛山木版年畫、潮州木雕、臚溪壁畫、粵繡、核雕、彩扎、磚雕、玉雕等。
Ⅷ 傳統技藝
傳統技藝指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手工業技術與工藝。包括工具和機械制作;農畜產品加工;燒造;織染縫紉;金屬工藝;編織扎制;髹漆;造紙、印刷和裝幀;制鹽、制筆、制墨、顏料制備、火藥制備、煙花爆竹制作等其他各類工藝。廣東的代表性項目有傳統香制作技藝、香云紗染整技藝、白沙茅龍筆制作技藝、石灣陶塑技藝、端硯制作技藝、月餅傳統制作技藝等。
Ⅸ 傳統醫藥
傳統醫藥主要指中醫中藥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醫學藥學,它屬于傳統民間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學認識價值和實踐價值。廣東傳統醫藥的代表性項目有西關正骨、針灸、傳統中醫藥文化、中醫養生等。
Ⅹ 民俗
民俗是指流行于民間的風俗習慣,它蘊藏于民眾生活之中,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民俗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有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知識、民間信仰等。廣東的代表性項目有佛山祖廟廟會、瑤族盤王節、悅城龍母誕、潮州功夫茶藝、寮步香市、小欖菊花會等。
“非遺””是先輩通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財富。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在歷史的長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斷發展流變至今,雖然隨著族群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但對遺產的文化認同感和歷史感是始終不變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包含著傳承。傳承也就是說它把民間文學、民間文化、民間技藝等所有的民間傳統文化看成一個過去的文化集合,文化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有融合也有創新發展,最終形成文化的積累。積累是傳承的結果,而積累的核心是傳承者的創新。
在很多時候,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這些傳承者利用自己記憶、聰明才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傳統和技藝進行繼承發揚,傳承人可能是家族傳承中的繼承者,也可能是社會傳承中的繼承者。他們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見證者,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接力者。
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一樣,傳承人投入心血保護和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懷念昨天、記憶歷史,而更是為了今天和明天。為振興民族文化事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把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保護起來,并發揚傳承給下一代。
保護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在于,鞏固民族文化之根、弘揚民族精神之魂,這既是對我們民族復興大業做出的貢獻,也是對人類的文化發展做出的貢獻。
舉報/反饋
上一篇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