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艄公”康利琴:傳承“非遺”別樣情
演播室導語: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柳林水船秧歌,可謂是家喻戶曉,元宵節前后,柳林的大街小巷,到處是水船秧歌的身影,熱鬧非凡。那么作為秧歌的主要表演者——艄公,是整場活動的總指揮。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女艄公”——康利琴。
今年45歲的康利琴,出生在柳林賀家溝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熱愛舞蹈,對秧歌更是有著別樣的情懷。做一個女艄公是她從小的夢想。
采訪:康利琴
小時候就特別喜歡扭秧歌,看見人們扭秧歌我就不由自主往進跑,尤其看見人家女艄公的表演,就特別羨慕,心里想我長大后也要當個女艄公。
于是康利琴每天自學摸索,一有機會就練習艄公動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快就可以有板有眼地飾演女艄公角色。一次偶然的機會,康利琴認識了柳林水船秧歌市級傳承人張全生,在張全生手把手的教學下,康利琴接受了從“裝身子”到“女艄公”的全面啟蒙教學。18歲正式出師,當上了艄公,引領秧歌,成為全縣秧歌界的紅人。
采訪:康利琴
我覺得我特別幸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認識了咱的(柳林水船秧歌)省級傳承人張利平老師,并成為了她的第一個弟子。
在張利平的悉心指教下,康利琴熟練并全面掌握女艄公的表演技藝,以及水船秧歌的十多種傳統陣圖,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表演風格和審美價值。多年來,康利琴注重傳承,先后授徒賈連連、于自珍等秧歌愛好者,同時在穿心箭、蒜辮子、一爐三炷香等陣圖上不斷改良創新,為水船秧歌藝術的融合、創新、發展注入無限活力。
采訪:康利琴
水船秧歌,是非常有本土特色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咱們秧歌表演藝術者來說,不僅要在技藝上學通學精,更要注重創新,大力教學帶徒,讓秧歌在新時代展現新的風采。
柳林融媒記者:王錦輝 王翠 李雄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柳林水船秧歌,可謂是家喻戶曉,元宵節前后,柳林的大街小巷,到處是水船秧歌的身影,熱鬧非凡。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女艄公”——康利琴。今年45歲的康利琴,出生在柳林賀家溝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熱愛舞蹈,對秧歌更是有著別樣的
1、五祖鎮,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地處黃梅縣北部,東連停前鎮,南接杉木鄉,西依苦竹鄉,北靠柳林鄉,鎮人民政府距黃梅縣城區13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896平方千米 五祖鎮因轄區內 佛教名剎五祖寺 在轄區內而得名五祖寺始建于唐永徽;駕車路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