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竹編文化 傳非遺技藝——記袁花分宮花溪少兒社團走進非遺活動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自古以來竹就是被歌頌的對象,它堅韌、頑強、筆直向上,正因此,人們將它作為材料制成了許許多多的竹編制品。傳統的竹編工藝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08年6月7日,竹編被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為了激發青少年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推進竹編技藝的學習和傳播,12月10日,市青少年宮袁花分宮(袁花鎮鄉村“復興少年宮”)組織花溪小記者團和花溪少兒書畫社開展了“探竹編文化 傳非遺技藝”花溪少兒社團活動,帶領大家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本次活動中我們邀請到了袁花鎮竹編工藝傳承人蔡甫良老師為社團成員們講解常用竹編的基本方法:通過一挑一壓,來完成簡單的竹編工藝品。在這一挑一壓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竹編的獨特魅力。
了解了基本的方法后,成員們在蔡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竹編船的制作。
漸漸的成員們手中的一艘艘小船開始展露風貌……
博大精深的竹編文化伴隨著簡單有趣的動手過程,激發了青少年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中國傳統非遺技藝的神奇魅力。傳統工藝的延續,靠傳承,更靠傳播。在指尖和篾條的起落間,將竹編文化進行傳承。
(文/馬文維)
這些你會感興趣
1. 海寧市中小學美術新課程專題培訓暨《潮·美育》項目化美術特色課程展示活動圓滿結束!
2. “紅心向黨·匠心育人”海寧市第十屆少兒模型比賽圓滿落幕!
3. 喜報|青少年宮學員在非專業級軟件能力認證 CSP-J/S中喜獲佳績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