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滿寧 通訊員馬弘 吳杰)“作為民間藝人,我們有情懷、有責任、有能力將‘板凳龍’傳承下去。現在,‘板凳龍’的道具圖紙已制作完畢,相關資料收集和授徒傳藝也在有條不紊進行中。”近日,在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文化館,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洪孝向前來回訪的大足區檢察院檢察官表示。
幾個月前,“板凳龍”曾面臨失傳威脅。“大足區共有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5項,區級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6名……”翻開《大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非遺保護狀況整體較好,但喜中有憂。“雙橋‘板凳龍’、石工號子等現有傳承人年邁力衰,已不具備傳承能力……”大足區檢察院摸底調查發現,部分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存在未制定或實施項目保護規劃,項目資料登記、整理、建檔不全面,未及時推薦代表性傳承人等問題。
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監督行動隨之展開。2022年5月,大足區檢察院對上述線索立案,并向有關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履行轄區非遺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督促保護單位制定具體規劃,及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收到檢察建議后,有關部門對該區73個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逐一排查,督促27個鎮街制定非遺保護年度計劃,并邀請相關專家及代表性傳承人制定搶救性保護工作方案。
竹雕、剪紙、棕編……2022年9月,在大足區檢察院、區非遺保護中心聯合召開的座談會上,相關鎮街負責人一一介紹了非遺保護項目進展和保護規劃。會上,李洪孝當場表示,他愿意“跨界”探索,擔起傳承“板凳龍”的使命。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雙橋“板凳龍”搶救性保護工作方案》順利出爐。根據該方案,相關單位將籌集資金5萬余元,用于收集資料、制作道具及文化匯演等傳承活動。
此外,記者了解到,大足區少數非遺保護缺乏規劃、部分項目保護單位不明確等問題已得到解決,相關非遺項目搶救性保護也取得明顯成效。
“希望檢察機關繼續能動履職,加強對非遺項目及傳承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力更多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大足區政協委員張宣梅說。(滿寧 馬弘 吳杰)
(檢察日報)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