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1日獲悉,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調整后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共3154個,其中重慶44個。
記者注意到,重慶入選單位,多是區縣文化館、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例如,走馬鎮民間故事的保護單位是九龍坡區文化館,梁平癩子鑼鼓的保護單位是梁平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的保護單位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還有一些位于鄉鎮的單位。例如,木洞山歌的保護單位是巴南區木洞鎮文化服務中心,陶器燒制技藝(榮昌陶器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是榮昌區安富街道文化服務中心。
重慶一些專業研究機構、文藝院團、企業也承擔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角色。例如,川江號子的保護單位是重慶市文化研究院,川劇的保護單位是重慶市川劇院,榨菜傳統制作技藝(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的保護單位是重慶市涪陵辣妹子集團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揚琴、四川清音、車燈、四川評書等4個項目的保護單位均為重慶市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市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團組成了上述項目的研究小組,通過收集、回憶、整理、傳唱、交流、研究等方式,把這些寶貴遺產繼承下來,再通過教學傳承給下一代。她表示,保護和傳承非遺,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讓非遺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當天,有著500年傳承歷史的魚鳧彩龍連同其他敘永本土非遺項目,來到敘永縣東城幼兒園,通過非遺走進課堂的形式,讓師生們零距離體驗到敘永本土非遺項目的魅力。
據悉,目前潮博館的布展工作正有序推進,計劃近期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未來,汕頭文化館將依托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傳統優秀非遺展示活動,為市民提供高質量、多樣化的文化服務,進一步營造一個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