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甌窯青瓷,是我國最早的青瓷體系之一。瑞安陶山以甌窯文化展示與傳承為主題,打造甌窯古鎮項目,重建“龍窯”。目前“龍窯”的主體工程已完工,計劃于今年7、8月份投入使用,屆時,千年甌窯燒制技藝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走進陶山鎮豐南村,一道長30米、寬3.2米、高地差8米的“龍窯”映入眼簾。該“龍窯”是陶山鎮甌窯古鎮一期工程的重要項目,于2020年開工建設,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整個窯是以傳統的龍窯形式去打造的,它跟陶山古代的窯是一樣的,再現千年甌窯燒制技藝。”甌窯非遺傳承人婁林峰說。
據介紹,“龍窯”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設,以斜臥似龍而得名。“龍窯”采用自然通風方式,以雜柴、松枝等植物為燃料,由于其獨特的氧化氣氛,所燒制的產品會有其他窯無法達成的釉色效果。同時,還具有裝燒面積大、產量高的特點,一次可以裝一萬來件碗。“我們從原材料的取材、練泥,到拉胚、練釉、燒制,還原了完整的甌窯產業鏈。我們預計在7、8月份舉行開燒龍窯第一窯的活動。”陶山鎮黨委委員陳雅潔說。
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陶山鎮以甌窯文化展示與傳承為主題,打造甌窯古鎮。該項目分兩期投入建設,一期總投資約1500萬元,項目包括龍窯、甌窯博物館、核心區美麗庭院等;二期總投資約3000萬元,項目主要包括鄭宅村美麗鄉村樣板村、山間露營基地、窯址公園等,計劃于2022年投入建設。
“我們甌窯古鎮一期項目已經完成了70%左右,預計在6月底、7月初能夠全部完成。一方面希望通過打造甌窯古鎮這個項目,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將非遺文化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希望打造一個集‘產、學、研、游’于一體的古鎮體驗帶,讓我們周邊更多的農民,也能夠通過文旅產業實現第二次的創業。”陳雅潔說。
瑞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潘益慧 見習記者:李博
通訊員:黃慧婷
編輯:戴志勝
責編:張劍
上一篇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7日,“傳奇隊”實踐團在達德小學帶小朋友們聆聽感受拓印、團扇、纏花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獨特制作。義教重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什么是非遺文化、為什么要傳承非遺文化,更讓小朋友親自動手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