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遺客廳”。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供圖
中新網(wǎng)上海11月4日電 (王笈)祥云桌、絲路椅、二十四節(jié)氣古法造紙燈……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非遺客廳”4日開門迎客,以場景化、生活化的形式,邀媒體觀眾于閑暇時光到此“做客”,觀賞非遺精品、與傳承人交流互動。
“上海非遺客廳”。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供圖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開幕以來,“上海非遺客廳”(以下簡稱“非遺客廳”)每年都會“如約”亮相進博會新聞中心,一至五屆共展示了近百個非遺項目的320多件(套)傳統(tǒng)精品、文創(chuàng)產品等,邀請了近70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與媒體觀眾進行現(xiàn)場互動。本屆進博會“非遺客廳”秉承“非遺生活化”的設計思路,展示非遺項目在融入現(xiàn)代生活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成果。
“上海非遺客廳”。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供圖
走進“非遺客廳”,目之所及皆是非遺。博古架上,有絨線鉤編而成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頒獎花束“絨耀之花”,有細致玲瓏的琥珀雕刻擺件“仙山福地觀云海”,有畫中有繡、繡中有畫的露香園顧繡《鴛鴦戲水》……
“客廳”中還有不少來自首屆國潮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的優(yōu)秀作品。如竹立竹絲扣瓷茶具套組,將傳統(tǒng)非遺瓷胎竹編工藝與現(xiàn)代設計手法相結合,柔韌纖細的竹絲纏繞著堅硬溫潤的陶瓷;琺瑯彩首飾海上麒麟系列,是運用琺瑯器制作技藝制作的傳統(tǒng)瑞獸首飾;古建筑通用榫卯積木,以古建筑傳統(tǒng)的構架方式和榫卯連接為基礎制作拼搭積木,可謂“中國古建筑樂高”。
“上海非遺客廳”。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供圖
非遺美食可品嘗,也是今年“非遺客廳”的一大亮點。展示在柜上的非遺美食有藥梨膏、和酒昆曲系列黃酒、立豐牛肉干、龍華禪食羅漢餅和綠豆糕、喬家柵糕點、沈大成仙桃賀壽糕點等,分別對應著梨膏糖制作技藝、上海黃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干肉制品加工技藝、龍華禪食制作技藝、喬家柵糕點制作技藝、沈大成糕團制作技藝。
而在“非遺客廳”之外,民族音樂、漢字創(chuàng)寫技藝等各類非遺項目也在進博會新聞中心的各個角落靜待有緣人“遇見”。(完)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qū)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fā)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qū)、街區(qū)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tǒng)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chuàng)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chuàng)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當天,有著500年傳承歷史的魚鳧彩龍連同其他敘永本土非遺項目,來到敘永縣東城幼兒園,通過非遺走進課堂的形式,讓師生們零距離體驗到敘永本土非遺項目的魅力。
近日,馬陸鎮(zhèn)正緣紅木非遺藝術館開館,來自故宮博物館同款復刻的紅木雕云龍紋寶座、清嘉慶皇帝六十歲壽辰慶生同款復刻的福慶紋扶手椅,在這里通通都能近距離欣賞!故宮博物館同款復刻的紅木雕云龍紋寶座”正緣紅木非遺藝術館工作人員李永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