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傍晚前門大街游人如織,大柵欄斜對過的楊梅竹斜街上也有不少往來行人,其中不少都是按照導航尋進一家名為“老北京兔兒爺”店里的市民和游客。兔年臨近,最近這家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里每天都被擠得滿滿當當,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制作的兔兒爺今年尤其受歡迎。
“朋友知道我來北京旅游,囑咐我幫忙帶個兔兒爺。”“家里老人屬兔,今年回家過年帶兩個回去。”“我想要三個今年的新款兔兒爺,排到我的時候還能有嗎?”已經到了平日打烊的時間,小店里還燈火通明,隊伍排到了門口,往常擺滿各式兔兒爺的幾排貨架已經空了大半。張忠強卻仍然在賣兔兒爺的同時,耐心地為每一位慕名而來的消費者講解著這背后的傳統和文化。
“這個是專門為癸卯兔年設計的一款‘連年有魚’的兔兒爺。左邊這條鯉魚已經躍出水面,盡管遇到許多困難,仍然努力躍過龍門;右邊這棵桂花樹生在廣寒宮,樹下就是廣寒宮里搗藥的玉兔。小兔子活潑可愛,也代表著我們能在2023癸卯兔年里過上更好的生活。”張忠強說。
兔兒爺是北京泥彩塑傳統手工藝的其中一種,也是北京地區特色的民俗吉祥玩具。隨著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可和喜愛,現如今兔兒爺不僅僅是中秋節的節日民俗商品,更成了北京的一個文化符號,代表著人們向往健康、平安的美好寓意。
“兔兒爺身份的轉變,也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古老的民間文化受到廣泛消費者的認可追捧,大家愿意來買兔兒爺,這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認同。”張忠強告訴記者,他為今年春節準備的近千只兔兒爺現在就已經幾乎銷售一空,為了讓更多人買到兔兒爺,店里不得已開始限購,但他還是慢條斯理地為消費者描畫著每一尊兔兒爺。
“活兒一定得細,要對得起自己的手藝。”張忠強說著,為一對買了兩只兔兒爺的父女重新補描了一遍金色的打底色,又用大紅色顏料在上面寫下一個端端正正的“福”字。“一個送給爺爺,一個送給姥爺。”正上初中二年級的小姑娘興奮地把兩尊兔兒爺接了過來,愛不釋手。
“近幾年國潮快速崛起,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和認同逐漸提升,傳統文化也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越來越多青年朋友開始覺得中華傳統文化很時尚,能夠從中感受到自信和力量。這是比賣出多少兔兒爺都更讓我開心的事情。”張忠強高興地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楊天悅 武亦彬
流程編輯:U022
上一篇
下一篇
馮川葉)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閩韻非遺進校園活動在福州市林則徐小學展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福建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非遺文化,還通過教學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此次“閩韻非遺進校園”活動,是福建民俗博物館
傳承文化根脈”非遺進校園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帶領學子感受贛南非遺技藝,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共建和諧人文環境和校園氛圍。本次活動不僅使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贛南非遺,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從而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促進青少年健
非遺文化進校園,學生成為“守藝人”。近年來,扎魯特旗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課后服務、大課間、“第二課堂”,開設了刺繡、烏力格爾、版畫等特色課程,將非遺文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們深入了解非遺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技藝特點,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非遺文化夜市上,市民們不僅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和購買非遺文化商品,還可以現場領略非遺傳人的技藝絕活兒。據了解,本次非遺文化夜市將會持續整個夏日,市民們在賞文化、品美食的同時,可以充分領略安丘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魅力,助力城市夜經濟的發展。讓非遺文
此次活動以“傳承文化遺產,弘揚星火精神”為主題,活動現場進行了湞江區非遺精品節目、藝術節目展演,包括《舞春牛》、《貓公獅》、《龍船歌》、《蔡家拳》等,向廣大群眾展示了我區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其保護傳承成果,讓群眾大飽眼福的同時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