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江蘇衛視與陽光媒體集團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遺煥新紀實節目《新生萬物》開播。知名媒體人瀾作為節目發起人,力邀文化老友和新銳設計師共同走近11項國家級非遺技藝。節目用年輕時尚的方式,多維立體的角度,豐富深度的表達,使得非遺文化不僅“活下去”,更“火起來”。節目首播反響不俗,#楊瀾單霽翔的飯局文化含量超標#登上微博熱搜,節目相關話題閱讀量超4000萬。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發布題為《<新生萬物>開播,讓非遺文化與人間煙火雙向奔赴》的文章,肯定節目“一方面用發現者和體驗者的視角,陪伴觀眾領略非遺技藝如何在歲月傳承中歷久彌新;一方面以參與者和助力者的身份,挖掘文化精粹,打造非遺文創,為非遺新生賦能”。
文章如下:
日前,由楊瀾擔任發起人的首檔非遺煥新紀實節目《新生萬物》在江蘇衛視開播。節目聚焦“新生”,一方面用發現者和體驗者的視角,陪伴觀眾領略非遺技藝如何在歲月傳承中歷久彌新;一方面以參與者和助力者的身份,挖掘文化精粹,打造非遺文創,為非遺“新生”賦能。
首期節目圍繞主題“故鄉就在我們的味蕾里”,走進江蘇揚州富春茶社,深度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富春茶點制作技藝”。
一壺水煮三省茶,百種點心齒留香。137年來,富春茶社將花、茶、點、菜結合,色、香、味、形俱佳,閑、靜、雅、適取勝的“富春味道”鐫刻在了一代又一代揚州人的味蕾記憶中。成就這一切的,是富春茶點的制作者們對待食物、對待食客始終如一的態度。
首期《新生萬物》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楊瀾以向非遺傳承人“拜師”學藝的方式,挑戰制作三丁包、翡翠燒賣、淮揚名菜燙干絲,在選料嚴格、制作精細、造型講究的技藝體驗中,感受富春茶點的制作者們精妙絕倫的手上功夫,以及對所從事職業的熱愛之情與敬畏之心。
從富春茶點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永珍、淮揚菜泰斗居長龍60多年如一日的執著堅守,到每個包子32個褶、每塊老白干橫批成30片的精細工藝……在富春茶社,很多員工從學徒干到退休,奉獻了一輩子。
單霽翔和楊瀾感慨道,“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絕不降低標準的追求,師傅帶徒弟、徒弟成了師傅又帶徒弟的傳承,讓食客們在點點滴滴中吃出“愛”和“美”。
《新生萬物》還通過外賣任務,走進揚州百姓的生活場景,聆聽他們講述“陪臺灣舅公吃包子”“那是媽媽走的時候留在冰箱里的食物”“買六籠包子去新加坡看女兒”的情感故事。
如何將可貴的非遺精神發揚光大?又如何讓非遺的“新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新生萬物》首期節目為富春茶點量身定制煥新思路:單霽翔提出建立一個企業博物館,讓大家一走進陳列室,就能對這家有著137年傳承的茶社肅然起敬,也能讓一代代的員工從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和文化的自豪;設計師胡傳健、于進江以“文化”為創新主題,提出了打造糕點磨具和文創瓷器的創意,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包裝上的新生,還有傳播上的新生。
(作者 沈杰群)
星標贊和在看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7日,“傳奇隊”實踐團在達德小學帶小朋友們聆聽感受拓印、團扇、纏花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獨特制作。義教重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什么是非遺文化、為什么要傳承非遺文化,更讓小朋友親自動手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