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傳承的“電力守望者”
“刺繡機工作時產生了大量棉絮,容易飄進車間里的配電箱,不及時清理的話,會導致設備發熱故障。”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員工朱佳峰拿起一旁的吹塵槍將配電箱內的棉絮清除干凈。8月30日,朱佳峰主動上門來到杭州青山花邊有限公司進行用電檢查,護航即將到來的生產旺季。
一排排繡花針來回穿梭間,一朵朵精美花朵慢慢在底布上“綻放”,在青山花邊車間內,一批遠銷非洲的花邊正在一臺臺飛梭刺繡機上織就。“我們企業最早生產的就是傳統的蕭山花邊。現在因為傳統蕭山花邊市場不景氣、手工制作難度大、從業者減少等各方面原因,我們結合市場需求調整了產品,設計出更適合機器生產的花邊產品。”青山花邊相關負責人俞峰介紹。
俞峰口中的蕭山花邊,是老一代蕭山人的共同記憶。當時的蕭山,幾乎家家戶戶有繡娘,下至垂髫,上至古稀,人人挑花。在巔峰時期,有二十萬女工從事手工挑花,街頭巷尾,處處可見繡娘們圍坐在一起,嘴里嘮著家常,手里的針線不斷上下紛飛。在許多蕭山人的回憶里,電力不富裕的夏夜、昏黃的白熾燈和母親手中忽喇忽喇的挑花聲,是最美好的安眠曲。
自上世紀初由滬商徐萬慶將花邊技術帶入原蕭山縣坎山鎮以來,蕭山花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百年間,蕭山花邊歷經萌芽、發展、巔峰幾個階段后,漸漸走向沒落。如今,強勁的電能流入萬戶千家,明亮的節能燈取代了昏黃的白熾燈,可是兒時的挑花聲再難以聽到。在2021年,蕭山花邊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蕭山花邊從上一代人的致富手段轉變成了這一代以及未來蕭山人極具蕭山文化特色的精神生活共富內容。
從全手工制作到全自動生產,從一盞盞小臺燈到一臺臺大型機械,百年的滄桑變遷,不變的是電力的堅持與守望。
“保護非遺文化傳承人人有責。一方面,我們將大力保障蕭山花邊企業用電可靠,另一方面,我們也將積極做好各類蕭山花邊文化活動的電力保障工作,力所能及地做好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朱佳峰說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下一篇
為了親身感受望江挑花工藝的獨特魅力,7月14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安慶皖江中等專業學校,尋訪望江挑花的省級非遺代表傳承人湯彩霞老師。
——嗩吶藝術(唐山花吹)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唐山花吹形成了許多代表性的曲目,主要有《滿堂紅》、《大姑娘愛》、《拉洋片》、《繡得勒》等。
蕭山花邊制作技藝成功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現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人,其中省級1人、市級2人、區級3人。此次蕭山花邊制作技藝成功列入國遺,亦是對蕭山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肯定。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莫柏槐與青山嗩吶的故事青山嗩吶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莫柏槐的書房里依舊亮著燈。電影《百鳥朝鳳》講述的,是老匠人焦三爺傳承和守護北派嗩吶的故事。”這是莫柏槐學習嗩吶近50年的心得。出生于嗩吶世家的莫柏槐,真正與嗩吶結
長沙非遺傳承人每項有5個人非遺傳承人有幾個級別,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部署非遺傳承人有幾個級別,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非遺傳承人有幾個級別,2021年將對湖南省挑花苗族挑花等13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的13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記錄,涉及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