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2日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重慶主場活動在潼南開展,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商務委員會、潼南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重慶主場活動——非遺購物節·第七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潼南區奮進廣場舉行。
本次活動緊緊圍繞“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主題,立足重慶特色文化、聚焦助力鄉村振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170余個非遺項目和老字號企業參加活動,采取非遺傳承人現場制作、產品展示、觀眾互動體驗、直播帶貨等方式,展示展銷非遺和老字號產品2000余種,全面展示重慶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展現重慶老字號的風貌與活力。
活動現場設置了傳統技藝非遺項目區、非遺美食區、傳統醫藥項目體驗區、老字號企業產品區、鄉村振興產品展示及智慧非遺區,展區運用中國古典牌樓元素,結合現代國潮風格,融入重慶非遺代表性圖案,打造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非遺盛宴”。同時,活動主辦方聯合《都市熱報》在軌道9號線首次開通“山城非遺伴你行”非遺專列,在非遺主題軌道列車內宣傳展示全市非遺資源及非遺保護成果,讓人民群眾共享非遺,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活動開幕式上,不僅為重慶市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還頒發了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證書、全市非遺進校園、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獲獎證書;同時舉辦重慶非遺保護成果展,宣傳展示近年來全市非遺保護的重要成果、保護經驗和優秀案例。
本次活動還通過“非遺+直播”、“線上+線下”聯動模式,邀請了網絡主播進行現場直播帶貨,進一步推介非遺產品、拉動消費、提振文化和旅游行業信心。同時現場設有互動機器人,通過主播打探非遺展等形式,生動、立體展現非遺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藝人的匠心匠藝和非遺與科技的融合。
目前,全市已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3項、市級項目707項,國家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分別達到59人、951人,建成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各1個,非遺工坊43個、市級非遺保護傳承所100個、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87個、傳承教育基地109個。每年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1萬多場次,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堅定文化自信、服務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7日,“傳奇隊”實踐團在達德小學帶小朋友們聆聽感受拓印、團扇、纏花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獨特制作。義教重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什么是非遺文化、為什么要傳承非遺文化,更讓小朋友親自動手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的傳承,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