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非遺項目第四集
傳統美術類
1、蘇繡 ,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到非遺項目,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蘇州鎮湖的刺繡了。學院2009年開設了傳統手工藝專業,第一年招生的方向就包括蘇繡、玉雕、緙絲三大類。蘇繡方向我們請的便是蔣雪英大師。蔣大師的和服腰帶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聲譽,享有“人間國寶”之盛譽。。
蘇繡,發源于蘇州吳縣一帶,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繡用于服飾。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的中心。以唐寅、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的發展推動了刺繡的發展。蘇州的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制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流派繁多,在清代也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的針法極其豐富,大概歸類起來有9大類43種針法,這些針法組合起來,使蘇繡的作品層次分明,精巧細膩。另外蘇繡的色彩選擇也十分講究。
總的來說蘇繡作品具有“平、齊、細、密、和、光、順、勻”八大特點。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
2、桃花塢木版年畫 ,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楊家埠年畫,合稱為我國“三大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制作,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繼承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太平天國時期,因搬遷至蘇州閶門桃花塢一帶,由此得名。桃花塢木版年畫保留了一整套從木版雕刻到套色印刷的技藝流程,一個作品從構思創稿到完成,需經過畫稿、刻版和套印三道主要工序,有的還需人工著色、敷粉、掃金、掃銀和裝裱等。
桃花塢木版年畫具有濃郁的江南特色,內涵雋永,被海外媒體譽為“東方古藝之花”。
3、蘇州玉雕,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考古證明,蘇州玉雕在春秋時期已顯示出高超的技藝水平。明代以后,蘇州的玉工人才輩出,尤其“子岡玉”名震京師,譽滿四方。清乾隆年間,多次召蘇州玉工赴京制作宮廷玉器。
蘇州玉雕,以中小件為主。講究選材名貴、雕刻精細、造型雋秀、寓意深邃,具有“空、飄、細”等藝術特色,選材以白玉、碧玉、翡翠為主。技法有浮雕、園雕、鏤雕和陰陽細刻等。
4、光福核雕,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光福核雕,因為主要分布在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香山一帶而得名。
核雕始于明代,明清時期最為繁盛。核雕主要以產自廣東一帶的“烏杭”橄欖核為材料,經過選材、涉及、定形、雕刻、修正、打磨、拋光等工序。核雕技藝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雕和微雕等雕刻藝術精華,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采用浮雕、圓雕和透雕等手工雕刻技法。
光福核雕以材取景,以小見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技藝價值和收藏價值。
蘇州吳中技師學院也開設了傳統工藝專業,就設立了核雕方向。
5、蘇州泥塑,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泥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神佛塑像,另一類是蘇捏,泥塑小品。所需泥土取自虎丘周邊謂之“滋泥”的粘土,銷售和生產也多在虎丘山塘一帶,也稱“虎丘泥人”。
蘇州泥塑以“圖案豐富、高雅細膩”著稱,具有畫塑結合的藝術特點,作品絕少刀工斧痕,善于表現各種不同的質感。集民俗、宗教、雕塑、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一身,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都很突出。
6、蘇州燈彩 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燈彩始于南北朝,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該技藝以工藝細致、制作精良、結構巧妙而著稱,具有精、細、美、雅的藝術特點。主要材料有絲綢、紙張、竹木和鉛絲。工藝包括“扎、糊、剪、繪”四項純手工技藝。
蘇州燈彩以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為燈體造型,已上乘絲綢面料為燈身,以吳門畫派技法繪制燈面,以蘇州套色剪紙為燈花。蘇燈制品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在全國燈彩業有舉住輕重的地位。
下一篇
與一旁播放的皮影戲曲交相輝映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它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戲演藝、聲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傳統樣式和表演精華,又與海寧當地的民間小調、手工技藝和生活習俗相結合,具有地方特色。據介紹,雖然海寧皮影戲表演只有一天,但接下來硤石燈彩等海
“這次文博會上展示的數十件燈彩制品都是我精心制作的,尤其是這只回頭公雞,因工藝復雜,耗時15天才制作完成,這次展示出來也是希望通過文博會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燈彩這一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與發揚這一非遺文化。圖為沈長鳳正在展示淮南燈彩的制作工藝。
清風潤童心”主題親子手工活動,將“廉”文化與非遺手工結合,用民俗藝術展現清風廉潔之氣。清風潤童心”主題親子手工活動的開展,將非遺文化和廉潔文化相結合,讓孩子們在感受傳統技藝魅力的同時,也在心中種下一顆廉潔的種子。
如今,深受大家喜愛的糖畫技藝,已融入到蘇州市吳江區銅羅小學的校園里。學校糖畫社團活用師生作品,進一步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許多學生,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一個蘇州人,對蘇州地道的糖畫情有獨鐘!糖畫兼具了細膩與古趣的特點,要在糖畫技藝傳承上
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表示:“數字化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直播帶貨為文化傳承提供了新思路,可以讓觀眾走近繡娘,以此弘揚‘工匠精神’,推動工藝品與時代和市場相結合。鎮湖蘇繡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蘇州高新區文化產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