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16日電題:這些面食為何火遍全國?——來自2022中國非遺面食大會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學濤、楊晨光 山西刀削面、蘭州牛肉面、陜西牛羊肉泡饃、武漢熱干面、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驢打滾……16日,為期一周的2022中國非遺面食大會在山西省太原市拉開帷
04:12 光明網訊(記者 張詩奇 陶媛)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再次體現出中華文明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
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我國已有43項世界級非遺(附詳單)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
人生豈能不吃肉?聊聊這些國家級非遺美食(肉類篇)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是這樣定義的。 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
#柳州螺螄粉上榜國家級非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 2021年6月10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迅速沖上熱搜,這一批國家級非遺一共175項,其中美食類53種,網友們紛紛評論:“真香啊”!都有哪些美食上榜呢?螺螄粉、沙縣小吃、米粉、果脯、臭
隨著抖音的快速普及,非遺文化正在借助短視頻這種形式獲得新的機遇。過去一年,抖音推出了非遺合伙人計劃,希望幫助更多的非遺創作者,用短視頻獲得更好的生活。年終歲末,抖音選出了一批非遺創作者,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做成系列短片,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三位老手。 重播 播
1月31日晚八點,西安外事學院2006級市場營銷專業校友趙琳靜亮相中央電視臺一套《2023中國詩詞大會》欄目,作為細金工藝非遺傳承人,向觀眾們展示了非遺技藝的文化之美。 節目中,趙琳靜通過講述花絲鑲嵌和脫胎琺瑯等細金工藝手法,展現了“鳳求凰”對扇的制作過程,作
? 城市新鮮事 1.東莞塘廈 3 個非遺項目入選廣東省級非遺 6 月 10 日,全市非遺工作會議召開,表彰一批先進單位和個人,其中,塘廈鎮文化服務中心獲評全市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塘廈龍形拳入選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塘廈盒籃編織技藝、傳統紅木
1月19日,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在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精彩亮相。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記者 鄭亮 通訊員 杜穎 安格)2023年1月19日,在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歡騰的舞動中,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精彩亮相。 吉兔送福
以布為紙,以線當墨,以針做筆。 藏在深山的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也沒有留下過任何文字記載的民族。他們飛針走線,將飛、鳥、蟲、魚皆化作歷史的片段,代代相傳。 苗繡的起源,與傳說中的苗民南遷有關。 相傳,在苗族南遷的時候,有位名叫蘭娟的女首領,她為了記住遷徙跋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