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近日,橋頭鎮中心小學舉辦“少兒畫非遺”主題畫展,通過畫非遺、展非遺活動,增加少年兒童對非遺的了解,讓少年兒童關注非遺,走進非遺,傳承非遺。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本次畫展展出的作品均為“東莞有你繪美麗——2022年少兒傳統文化
2020年不僅是西歷新十年的開始,亦是中國農歷年十二生肖之首的庚子年。講究“好事成雙”的中國人對這個擁有“兩個新開始”的新春格外期待。連續幾年融匯傳統與時代、貫穿東方與西方,以“國潮”新春帶大家找到“開始的力量”的肯德基,在這個農歷新年再次用心呈現了一場元氣滿
原標題:“茶”話非遺 │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知多少 點擊查看“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相關 44 個項目介紹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
原標題:多位專家齊聚長沙 探討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長沙6月2日電(向一鵬)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原標題:多位專家齊聚長沙 探討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長沙6月2日電(向一鵬)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促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又為非遺帶來了什么樣的機遇?6月2日,
瓶窯陶藝館。 張煜歡 攝 中新網杭州6月6日電(張煜歡 王蒙)近年來,有著中國特色的潮流文化開始大熱,被人們稱之為“國潮”。如今,構成“國潮”的元素變得更為多元,“非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成為年輕一代的中國記憶。 努力在傳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文、圖 如何讓年輕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一勺一溫情,感受唇齒之間的佳節氛圍;一布一年華,體驗老布背后的人文情懷......元宵佳節來臨之際,在松江區葉榭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年輕人在活動中品嘗上海風味的手工湯圓,感受松江非遺老布背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 張慕琛)體驗彝族(撒尼)刺繡、觀看京西皮影戲、定制扎燕風箏……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一些極具特色的非遺展示和文創作品吸引參觀者頻頻打卡,成為各大展區的人氣榜單。“非遺+”也通過跨界融合的形式,讓傳統工
□蘇報記者 劉達 6月12日是我國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姑蘇區雙塔街道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積極培育非遺傳承新路徑,借助“非遺+”發展模式,對非遺的生態化發展作出了新的嘗試。 非遺+生活讓非遺保護呈現新姿勢、低姿態 去年下半年開始
近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該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這一話題再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詞推上熱門。我國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之一,20
本報訊(記者 蘇怡蓮 顏瀾萍 歐陽進權 王炳聰 潘倩)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民群眾對非遺保護工作的參與感、獲得感,各縣(市)區陸續開展非遺展示、展演和普及推廣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迷人魅力。 12日,由鼓樓區文化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