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區實驗小學把金錢板這一項非遺技藝搬進課堂。鄧凌瀚攝“高不過臉,底不過腰,拿好竹板,打出節拍……”4月24日,在眉山市彭山區實驗小學課堂上,四川金錢板代表性傳承人吳畏正由淺入深地為該校學生講述金錢板的歷史文化、傳承淵源、表演技藝等知識四川彭山:非遺課堂
2023-03-13非遺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在于什么?非遺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一種源遠流長的記憶、傳承、活化的文化藝術基因,是自古以來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藝術形態和文化個性,是凝聚和感染各民族間團隊的重要動力。對于合理保障非遺文化遺產的傳
文/李劍平我國的非遺文化樣式眾多,內涵豐富。這些年來,從政府到民間,都很重視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此時進行非遺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進入校園、滲透課堂,讓青少年一代更好地樹立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意識,應是水到渠成和大有作為的好時機。筆者認為,對青少年開展非遺
我國的非遺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在當代社會,進一步梳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國文化基因的重要關聯,思考非遺所具有的當代價值,本質上就是對中華文化基因展開新一輪傳承、弘揚的系統工程。基于此,本文特別摘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雜志2023年第4期榮書琴所著《論中國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傳統的國家。作為國內領先數字藏品生態平臺的iBox鏈盒,一直秉承著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理念,堅持以“用數字收藏美好生活”為使命,不斷嘗試讓藏品的價值得到深入挖掘。在推動非遺文化傳播上,iBox鏈盒始終保持著活躍狀態,春節期間就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韻情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傳承《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之傳統技藝,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
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正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主要因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與其保護和傳承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成正比。為深入了解并宣傳中國非遺文化,2023年12月28日,“青春正風華,文化永傳承”實踐隊隊員來到山東
代表履職進行時福州晚報訊 記者16日獲悉我市保護傳承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我市加大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的搶救、挖掘、保護和傳承工作,引導群眾對傳統醫藥文化的認知,促進傳統醫藥文化全民共享。目前,福建省林如高紀念館已向社會免費開放,福州盤嶼中醫骨科醫院已
動態服飾秀演,大學生全程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過程。今天,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T型臺上,來自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的姑娘和小伙和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服裝學院的模特學生們共同進行了一場苗族服飾文化的展演。貴州苗族西江非遺文化傳承代表團牽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以“非遺
運用滿族堆綾技藝做出的肚兜、滿族剪紙、微雕等一件件非遺精致作品,栩栩如生,詮釋著中國傳統技藝的精湛。10月16日,沈陽“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百幅(件)精品展覽”在東北大學何世禮教學館舉行。此次展覽活動由沈陽市和平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與東北大學藝術學院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