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消費升級和需求衍化已成為新時代社會消費領域的顯性問題。在文旅行業,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傳統的觀光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旅游者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文旅消費供給側改革亟待推進,產品和服務亟待豐富。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動下,“以文
近年來,非遺與旅游的結合增強了游客的文化體驗,同時也為非遺“活”起來開辟了新路徑。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項目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也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既有利于旅游的發展,也有利于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傳播。那么,“非遺+旅游”的模
廣東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精彩紛呈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遺保護中心)供圖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2021年度“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評選結果,共評選出10個精品案例及10個優秀案例。其中,有3個精品案例來自東莞,分別是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遺保護中
山東省人民政府11月22日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侯氏社火臉譜作為傳統美術類項目入選。該項目第六代傳承人侯志新聽聞喜訊,從工作室凳子上跳起來,連發3條微信朋友圈,“誓言”要把這項技藝繼續發揚傳承下去。過去幾年,齊魯大地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
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工藝美術大師和福建工程學院在校生聯袂創作并在福建工程學院展出。福建工程學院供圖 中新網福州10月11日電(黃小龍林春茵)以福建壽山石、德化陶瓷、烏金石、紅花梨、玉石為底,施以印章、石雕、影雕、根雕、漆線雕、留青竹刻等傳統技藝,為閩都文化留影
原標題:【非遺進校園】2022年陸河縣非遺進校園培訓成果匯報 文化傳薪火 非遺進校園 陸 河 縣 文 化 館 為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青少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陸河縣文化館聯合汕尾市文化館在河田鎮羅姜小學、河
4月7日,“共推文化傳承、共享發展成果”一許昌市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非遺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隆重舉行。 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鄧付申對此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介紹了近年來該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情況。
為激發青少年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生熱情,提高廣大師生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在今年“文化和為激發青少年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生熱情,提高廣大師生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
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 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更好地豐富留校藏族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1月19日上午,南開區圖書館邀請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巧妹紅妝繩藝”代表性傳承人呂敏走進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帶領春節期間留校的藏族學生共同體驗非遺結繩
作品《玉兔迎春》寓意多福、多壽、多子。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南京1月20日電 (徐珊珊)在江蘇南京有一位“指尖”上的非遺傳承人陳耀,他用五十多年的時間,制作了數不盡的剪紙作品,每一張剪紙背后都有一段寓意、故事,蘊藏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可以說是“一份難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