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體現著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繼往開
“奶奶我坐花轎,噼噼啪啪放鞭炮,嘀嘀噠噠真熱鬧。我三十多歲我坐花轎,雖不是大閨女,可是頭一遭……”在12月29日上午舉行的2022四川非遺年度人物暨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發布儀式上,來自彭州市天府路小學的21名小演員,穿戴漂亮的戲服,時而優美、時而俏皮、時而潑
4月18日上午,來自金鳳小學和金鼎中學的40余位中小學學生來到北京師范大學非遺傳習坊,進行了呼倫貝爾非遺項目的學習和深度體驗。 學生們分別體驗了達斡爾族哈尼卡制作技藝、鄂溫克族太陽花制作技藝、蒙古包文化體驗、“巴爾虎通克”射箭體驗、蒙古族呼麥、蒙古族長調民歌等
薛水發老師正一招一式地教著小演員們 黃冰麗 攝 “這個木偶是丑角,要走得輕快活潑些……”5月8日下午的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社團活動課上,漳州布袋木偶戲長泰傳承人薛水發老師正一招一式地教著小演員們。 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于2015年9月成立圓夢少年宮木偶社團,并在
丹桂飄香,秋意漸濃,金秋九月微風送爽,也為我們綿陽師范學院的廣大學子送來了絢爛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次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對我們大學生而言,亦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文化凝聚而成的精神瑰寶。這自
點擊上方“藍色”關注 海淀敬德書院 進德為本 誠敬致用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石振懷 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逐步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在全市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以海淀區為例:海淀區自2013年以來,在區文化部門的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2020年12月5日至6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學科建設”國際學術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論壇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國際學者和國內外學者均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線下會議的現場,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認為,中國高校與非遺關系
保護非遺文化,“非遺進校園”意義深遠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讓非遺進校園成了近些年較為普遍的做法。多年以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其重心也從最初的僅注重傳播、鑒賞層面而逐漸趨向包括技藝傳承、技能傳承在內的實踐
記者從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根據安徽省宣城市為弘揚豐富人民群眾節日期間精神文化生活,針對疫情防控形勢,部署開展線上過年節慶活動。 宣城市博物館將在春節前開展兩期“宣博講堂”,通過兩則視頻詳細介紹安徽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和徽劇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在春節
編者語 今年,在粵過年可以怎么玩法?遇上“非遺”,品嘗“文化大餐”,追尋紅色足跡,悠閑樂游,享文博盛宴……就地過年有溫度。在廣東,有太多的精彩不容錯過。從今天開始,小編一連七天帶你游遍廣東,感受灣區過年的獨特魅力。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姚嘉莉通訊員粵文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