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風度文人氣節到唐宋絲綢瓷器,中國式美學源遠流長,在上下五千年的星河時空中熠熠生輝,今天崛起的中國熱土上,人們在尋找文化歸屬感,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非遺手工藝報以關注、傾注熱情。 非遺手工藝中蘊含著中國文化中的視覺基因和審美意境,它來源于日常生活,更應當回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通知,公布 2022 年度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結果,裕固族服飾、敦煌彩塑制作技藝、雅路人麻鞋等 28 家非遺工坊榜上有名。至此,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支持我省建成2家非遺工坊,我省先后認定
不管何種手工藝,從起源開始就與人類生活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系。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擁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擁有的傳統手工技藝更是繁多,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景泰藍掐絲工藝畫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工藝美術,既蘊含著掐絲琺瑯器原有的古典美感,又因題材的廣泛而融入了現代之美,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掐絲琺瑯藝術效果渾厚莊重,圖案線條精美細致,透露出傳統工藝的古典美。為使同學們更好的了解傳統工藝,5月26日16:00,三
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三門峽市陜州區西張村鎮人馬寨村,綠樹掩映下的古樸小院里,澄泥硯、捶草印花、剪紙、金石拓片、木板年畫、地坑院營造技藝、十碗席等富有豫西特色的“非遺”撲面而來。 當天上午,陜州人馬寨王玉瑞澄泥硯展示館門前,舉行了一場簡潔的揭牌儀式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聞網承辦,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協辦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非遺過大年”活動1月14日火熱開啟!全省各地協同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系列直播、
非遺“打鐵花”在千年古城江蘇盱眙絢麗綻放。泱波攝 中新網淮安1月24日電(馮楠周瑩)“鐵花如煙花般在夜空中綻放,點亮了粉墻黛瓦、青石板路的老街,既美麗又壯觀,讓人大飽眼福。”23日,來自南京的游客李林欣賞了在盱眙舉行的“打鐵花”演出后感嘆道:“早就想來盱眙玩一
2月1日,《非遺中國行》走進江西吉水,舉辦2019首屆中國吉水鄉村春晚公益演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韓勝勛 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3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韓勝勛)在2019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2月1日,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老故事頻道《非遺中國行》
原標題:《非遺中國行·走進內蒙古》在呼和浩特啟動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張林虎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22日電 (張林虎)“攝制組將通過專家論證和精心選擇,在內蒙古選擇10個非遺項目進行拍攝,多角度勾勒馬背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展現內蒙古歷史文化與現代
原標題:非遺展示中國行 龍舟水閣游楓亭 非遺展示中國行,龍舟水閣游楓亭。8月6日,這是一個吉祥的好日子。上午九點,中央電視臺《非遺中國行》走進福建暨楓亭非遺民俗文化專題開機拍攝儀式,在美麗的楓慈溪畔隆重舉行。為期五天的楓亭龍舟水閣巡游活動拉開精彩序幕。楓亭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