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能夠為旅游業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促進旅游業更好發展;能夠在旅游中進一步提高非遺的可見度、影響力,促進非遺的傳播和合理利用,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才能真正煥發生機 “南溟吉貝——黎錦主題非遺服飾秀”“織山繡水——苗族織染繡主題非遺服飾秀”“錦衣御裳——宋錦主題非遺服飾秀”“點染華章——影視劇主題非遺服飾秀”……隨著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現代服飾設計巧妙融合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劇照。 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劇照。 電視劇《芝麻胡同》劇照。 核心閱讀 呈現于熒屏的一個個真實而精彩的“非遺文本”,就是生動的中國故事。近年來,一些展現非遺文化的電視作品,或通過意趣盎然的情節鋪展、活潑親和的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游部首次開展“云游非遺”線上推廣活動,古老非遺在互聯網上的多樣“玩法”,無疑將為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拓寬路徑。 非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以新鮮的樣態珍貴地“活在”人間。非遺文化最值得親近的姿態,也恰恰在于毫不掩飾的人間煙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源于對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對傳遞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認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從2006年起,國務
福清市立達孔學會 立己達己為忠 立人達人為恕 簡述非遺佾舞禮樂文化 進校園傳承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者:李宗霖(字弘毅)/福清市立達孔學會會長、佾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 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大國,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國。我國是最早、最積極參與和介入國際非遺保護事務的國家,也是進入世界非遺代表作數目最多的國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可以創造物質文明的精神文明。它由我們的生活傳承,也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它包括了我們生命過程中的衣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與表現形式。如何在加強保護與傳承的同時,發揮非遺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值得思考和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體現為各民族長期生產生活的傳承實踐成果。在多年保護工作中,按照項目不同屬性梳理形成了民間文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張云山 馬尾繡、平繡、拼布繡、蠟染、織錦……當這些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傳統技藝遇上Z世代潮玩棉花娃娃,會碰撞出怎么樣的火花?11月7日,由潮流亞文化品牌Rua娃吧、浙江省云上公益服務中心和杭州地鐵鳳起商業街共同舉辦的棉花娃娃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李蔚通訊員李益莎 《石大人和黃巖蜜桔》《觀音向龍王借地》《田螺判刑》《仙都婆媳巖》……10月23日,全省最會講故事的小朋友們都在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參加一場比賽——第四屆“少年非遺說”總決賽。 沒有音樂,沒有道具,只靠講述、眼神、有限的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