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14日電 如何讓小眾非遺走進大眾日常?小罐茶“大膽”一試:用中國人最熟悉的“?!背休d傳統手藝,利用數字化技術為非遺作品通關元宇宙,而在自己擅長的茶行業,小罐茶把非遺制茶技藝裝進了一個個小罐。有贊許,也有爭議,但每一次討論都讓這些原本束在高閣的“老寶
原標題: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 大相國寺釋源悟榜上有名 12月24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豫文旅非遺〔2021〕17 號)正式發布,我市15人榜上有名。他們是:張俊麗(汴京燈籠張)、劉蘭昌(云成
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1 尼 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卓舞(瓊結久河卓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2 朱南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朱氏婦科療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3 齊·寶力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2023年1月18日,北京廣播電視臺和歐亞科學院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在北京舉行啟動儀式,雙方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之美,攜手籌備拍攝、制作、播出大型優秀傳統文化非遺節目《傳承進行時》。 北京衛視頻道中心邵晶主任介紹,從《傳承者》到《非凡匠心》,從《上新了·故宮》到
玉兔迎春 《玉兔迎春》《玉兔納福》《搬不倒兔兒爺》……12幅兔兒爺剪紙栩栩如生、喜慶吉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曉林在指尖上帶來的年味也受成了人們的最愛。 搬不倒兔兒爺 一手拿紅紙,一手拿剪刀,紙隨著剪子輕輕旋轉,一只手捧春字的兔兒爺形象便躍然紙上
大河網訊 農歷兔年,兔子當仁不讓地成為非遺傳承人的創作主角。帶福字的兔、帶牡丹花的兔、印染花布的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制作技藝傳承人王彩紅將非遺手工與時代審美相融合,設計出一款款既傳統又富有時代氣息的香包、掛件等,讓兔年春節顯得別致且新潮。 “春節寄予了
田小會教女兒剪紙。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第五雪 攝 “玥音,你看,兔子的毛發應該這樣剪!” 1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一,新年的喜樂同朝陽一起躍進千家萬戶。 走進旬邑彩貼剪紙“非遺”傳承人田小會家里,紅色的窗花兔子映入眼簾,毛發濃密、姿態活潑、栩栩如
在農歷新年到來之際,以國家級非遺——馬橋手獅舞為主題創作的2023年馬橋日歷正式發布。由海派畫家賀竹元手繪的12幅畫作不僅將馬橋手獅舞的靈動與矯捷展現得淋漓盡致,還將12處馬橋本土背景融入畫中,推動非遺守正創新,彰顯馬橋文化底蘊,淺觀有味,細品入心。
1月26日上午,大興區榆垡鎮“暢游京南尋年味 傳統花會賀新春”系列活動在熱鬧非凡的“武吵子”中開場?!疤觿粘匙硬挥贸?,出門就是風擺柳?!碧觿沾逦涑匙邮菄壹壏沁z項目,已傳承300多年。手拿銅镲的村民們,既是演奏者也是舞者。因為演出時現場特別熱鬧,具有非
如今,已是滿頭銀發的王素花仍在為汴繡傳承堅守著。受訪者供圖汴繡也稱“宋繡”,是流行于河南開封一帶的傳統刺繡藝術,因產生于北宋都城汴京而得名。北宋時期汴京刺繡業興盛,已達到較高的技藝水平,故《東京夢華錄》中有“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之譽。2008年,汴繡進入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