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蟬翼淡如煙,萬縷千絲總相連。借得七仙靈巧手,換來天下第一簾。”這首詩里描繪的便是流傳千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平竹簾。梁平區屬重慶市轄區,位于渝東北,是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當地著名的梁平竹簾起源于宋代,歷史悠久,飲譽中外,有“天下第一簾”之美譽,于2018年被錄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然而面對現代化產品的沖擊,梁平竹簾已褪去昔日光輝,日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為了守護好這門傳統技藝,梁平職業教育中心一直在探尋傳承路徑。
2021年,重慶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聯合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投入10萬元專項公益金資助梁平職業教育中心建立“公益福彩·名師工作坊”,打造專業學習基地,培養竹簾技藝的傳承人。
2022年,梁平職業教育中心還將攜手非遺文化傳承人走進中小學,讓梁平竹簾的學習走進“尋常百姓家”。
繼承傳統 福彩助力竹簾走進校園
梁平竹簾需要純手工制作,工藝流程復雜,工序多,技術性強,原料要求高,受眾面較小,尤其是傳承人方面,梁平竹簾也遭遇了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的困境。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需要從業人員持續不斷的創新、研究,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扶持都需要經費的投入。
2021年,梁平職業教育中心通過福彩公益資金支持組建了“名師工作坊”,在原有生產車間的基礎上升級了制作竹簾的設施設備,搭建起專業的竹簾學習制作基地,讓學生在實作中掌握技能,成為合格的梁平竹簾“傳承人”。
同時,學校還打造了精英教師團隊幫助學生學習竹簾制作工藝,并聘請牟炳衡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進校擔任專職教師,為梁平竹簾在校園內的傳承和發展點燃星星之火。
尋求突破 福彩助力竹簾走出梁平
“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得到更好的傳承,梁平竹簾必須走向更大的平臺。在福彩公益資金的支持下,梁平職業教育中心組織開展了職教開放周、教學教研等活動,讓竹簾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獲得榮譽、獲評“梁平竹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驗基地”、優秀作品在重慶市職教開放周非遺展示會上展出……梁平竹簾逐漸成為非遺文化中矚目的焦點。“非遺文化進校園,在提高學校的軟實力的同時也為文化的傳承儲備了更多優秀人才。”梁平職業教育中心名師工作坊項目負責人蔣佳說。近年來,學校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藝術類高考屢獲佳績。學生通過高校學習深造,又反向為竹簾的產業升級提供了人才支撐。
2022年,除讓梁平竹簾的學習走進“尋常百姓家”外,重慶福彩還將繼續建設打造更多名師工作坊,使非遺傳承事業逐步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培育更多非遺文化傳承人,為非遺文化傳承貢獻出福彩力量。(來源:重慶福彩)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7日,“傳奇隊”實踐團在達德小學帶小朋友們聆聽感受拓印、團扇、纏花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獨特制作。義教重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什么是非遺文化、為什么要傳承非遺文化,更讓小朋友親自動手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