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關注,伸出手指點這里
脫貧攻堅集中采風札記
2019年2月的一天,偶然接到宣傳部的電話:說有個采風活動,需要你參加,想通過你了解一下外地人眼中的阜平,向我們提出問題,讓阜平變得更好。這也是我們大家的初衷。我決定參加這次采風活動。
▲阜盛大橋未修建前,2015年10月份環城路面貌 陳佳/航拍一大早就來到萬金園廣場集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老命叔,還有很多熟悉的朋友。
我們一行先到了白河小學,第一眼是驚奇,雄偉的建筑群,可以說是阜平縣城內最好的小學。第二眼是驚艷,現代化的校園與往常山區里的學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震撼之余校長又給我們介紹了從教學模式,價值觀理念,再到手工課,結合德智體美勞全面綜合發展的全新教育模式。阜平的未來畫面正一幅幅的浮現在我的腦海,眼前。由衷而發只有好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去貧困化,去掉貧困標簽,從孩子抓起,從奮起讀書開始。
▲2017年11月 環城路現貌 陳佳/航拍
第二站 河口移民搬遷小區,我曾經看到很多阜平村落正面臨嚴重空心化,留守之痛,空心之困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眼前的是美麗鄉村,棟棟花園洋房,又一次震撼到了我。以后出門看病方便了,鄰里溝通方便了,打工更方便了。扶貧搬遷,園區用工,家門口就能掙錢了。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大道村,硒鴿產業園,阜平自古以來耕地面積就少,需要在荒山中挖山造地,也不失為一種辦法,綠了荒山,增加就業。林業局局長介紹,村民們來這干活,一年的收入也能有個2萬多。家門口打工,還有流轉土地金。
▲大道梯田荒山開發 陳佳/航拍
阜東經濟開發區也正在招商引資,我們只知道西阜高速通車,忻雄高鐵2022年就要建成,現在正在勘測路線,應該最晚2020年就要啟動,山西已經將忻州通雄安的高鐵作為一號工程來推動。阜平要設站在大石坊,其實這些年的努力已經開始改變了。。。
▲東莊回遷房及職教中心航拍 孟鄭雷/攝
座談會,此次活動的總結,會議由縣委書記劉靖主持,在座的自媒體都闡述了如何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媒體力量。
我的發言是讓世界發現阜平的美,讓在外的游子感受到故鄉的好。自媒體對縣域經濟發展,縣域文化提升,起到的關鍵作用。
2013年我來到阜平,那時候開膛破肚的公路隨處可見,路是破的,環城路更是到了2018年年底才修好。阜平這一步步成長起來,負責起來,奮進起來,才有了好的變化,從農業產業園,到美麗鄉村。從興建學校,引進師資力量,到農民搬進樓房,逐漸開啟了美麗鄉村的新篇章。▲照片來源/新華社
我的家鄉是雄縣,后來成了千年大計,雄安新區的成立,是我來到阜平第4年后的事了。它的建設之初,首先提出的是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因為文化興,國運才能興。才是真正的未來之城。阜平也一樣,阜平有著非常多的非物質文化,也是我最近一兩年才發現的,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多,申報成功了叫遺產,沒申報成功叫文化。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由此感慨萬千。
▲圖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容城縣師莊村獅子會帶來舞獅表演。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毛鶴然 攝
我家的拳術就是雄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對文化遺產深有感觸,文化遺產就是鄉愁,就是我們記憶里的一顆老樹,一座老房,一個技藝傳承。阜平應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及保護,我今年才看到了羅裕擎歌,非常好的文化,若放在雄安,甚至可以申報至國家級的非遺。
▲鄉間見聞 陳佳 / 攝
老人看得到過去的影子,年輕人記得起兒時的回憶。鄉愁,文化,去挖掘,去尋根,才能找到非遺的文化,山水背后的故事。讓阜平的非遺活下來,火起來,阜平的文化血液才能真正的流動起來。
▲改造后的駱駝灣民宿小院 陳佳/攝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非遺有專項資金,有財政補貼。農民搬進樓房,老手藝不丟,可以言傳身教,可以有扶持。
非遺的文化很多,小到一個編織筐,大到一種武術,修復工藝,各種技藝等。阜平全域旅游的新業態才能凸顯,成為鄉村振興的是精氣神,是新時代的農民面貌和風采。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拍攝這些手藝人,為后人留得蹤跡尋找,回憶。畢竟現在房子越拆越少,村落也越來越少。過去的記憶即將不負存在。
▲王快水庫,圖片來源網絡,作者不明
阜平諸多的旅游景點,神仙山,城南莊,石佛堂,云花溪谷等,而且,駱駝灣的民宿發展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它絕對可以成為一個鄉村振興旅游扶貧的典范,平石頭村的劉村長文旅項目脫貧,軍熙棗業的太行深處品牌已經走向市場,這是政府的引領,政策的支持,企業努力的時代。全民的參與會讓脫貧攻堅的路越走越快。
▲泉水棗杠子 陳佳/攝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當然貴在有信心。我拍攝的阜平腌豬肉,就是用心拍攝的,為了拍出更好的畫質,我總是換角度,找光線,甚至爬在地上,躺在草堆。我發的腌豬肉總閱讀量就達到了幾十萬,年年微信公眾號阜平家門口轉發的腌豬肉,都出自陳佳拍攝。
▲腌豬肉 陳佳/攝
▲腌豬肉 陳佳/攝
沒有什么是會與不會的,只有用心不用心。我希望自媒體們能有態度,有溫度的傳遞阜平的好,不要流水賬式的記錄阜平,因為公眾平臺看的人不僅僅是阜平人。
因為我是外地人還不是特別了解阜平,但是我對這里有感情,這是我的第二個家。因為我是阜平的姑爺。
河北電視臺前些日播出《鄉愁·雄安》微紀錄片,希望阜平也可以借鑒,為阜平留下更好的紀念。開頭就是關于我家拳術的非遺,我也會把雄安學習到的非遺保護,發展的經營理念,與阜平有機結合,打造屬于阜平的非遺IP。雄安落地河北,重新開始了新一輪的規劃,環首都貧困帶將消失,以京津冀為三角形的城市群開始形成,阜平融入了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有魅力,有文化,有活力的阜平正在走來,鄉村振興與全域旅游的結合,必定讓阜平煥發勃勃生機。
▲阜平土豆 陳佳/攝
大眾旅游的時代降臨,旅游被國家確立為幸福產業,正進入消費市場它與投資形成雙向互動,良性循環,蘊涵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帶薪休假制度逐漸落實,假日制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快速發展,旅游消費將成為未來最有潛力的產業。
▲駱駝灣村指示牌 陳佳/攝
保定與雄安,同屬京津腹地,以白洋淀水為臍帶緊緊相連,雄安建設,舉世矚目,圍繞白洋淀國家公園,打造環雄安旅游水廊,強調山水共融,文化同源,從生態,產業,民生,文化,環境等維度上,使淶水,易縣淶源,阜平等地與雄安緊密相連。在后續的城市文旅品牌營銷中,將為保定文旅的產業價值增長,提供強有力的品牌支撐。
▲ 阜盛大橋 陳佳/攝
基于此,我們有了現在的這個公眾號,它的名字叫【這是阜平】
關于后續的發展,我們對自己有了相應的規劃和要求。先謀后動,一張藍圖,規劃好阜平融媒體時代的樣板。
“這是阜平“將推出一系列的記錄片。
鄉愁阜平系列,走進阜平人對故鄉的思戀之情。
全景旅游系列,去看阜平不為知之的如畫風光。
航拍阜平系列,飛向天空俯覽阜平大好山水。
民間阜平系列,解惑小時候聽到的傳奇故事。
阜平味道系列,阜平特產美食,傳統的制作工藝。
阜平特產商城,助力阜平本地特產走出深山。
阜平同城電話本,方便在阜平的你我,讓溝通零距離。阜平旅游系列,容納山水風景,吃喝玩樂采摘,小程序平臺上的阜平指南。
阜平微訪談系列,助力阜平企業家成長,揭秘他們脫貧致富,默默奉獻的努力和汗水。
助力阜平發展,為家鄉加油,記錄阜平的點點滴滴。
讓一個有文化,有內涵,有特色,有美景的阜平。嶄新的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少俠陳佳 阜平縣英楠攝影 馬英楠/攝
也許,這就是我們要做的,這里就是大家想看到的阜平。
從這里看阜平,愛上這座城!
主辦:阜平縣精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運營:這是阜平融媒體事業部
監制:陳佳
[編輯|孟鄭雷、李曉東]
擁抱更好的阜平,點好看一起加油↓↓
中工網訊 這是一場非遺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傳承與創新的融合。日前,2024年度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非遺文化創意設計技能競賽在秦淮非遺館舉行。
匠心傳承,非遺技藝點亮消防夢從第一天的勞動技能實踐,到2天1夜的恐龍谷奇妙探險之旅,再到與非遺大師面對面學習傳統技藝……4天來,56名小小消防員用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優秀小學員”稱號,而這個暑期檔最受歡迎的消防夏令營,也收獲了小學員和家長們
此次非遺臉譜繪制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京劇臉譜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下一步,教育社區也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讓更多的轄區居民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
央廣網天津2月14日消息(記者韓雨晨)隨著春節假期開始,天津市薊州區旅游市場逐漸火熱,民俗表演、非遺展示、互動游戲等各類新春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吸引大批游客參與體驗。位于薊州最北端的黃崖關長城也游人不斷,景區將傳統廟會與國潮元素結合,打造《大